第二章 院外急救及护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院外急救及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院外急救护理 院外急救的概念 广义:指伤病员在发病或受伤时,由医护人员或第一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急救,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或减轻痛苦的医疗活动和行为的总称。 狭义:指有通讯、运输和医疗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在病人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 区别:有否公众参与 院外急救的重要性 时间就是生命 猝死-最佳抢救时间4min 严重创伤-抢救的黄金时间30min 否则,院内设备再好,医生医术再高明,难以起死回生 院外急救的特点 社会性强、随机性强 时间紧急 流动性大 急救环境条件差 病种多样复杂 以对症治疗为主 体力强度大 院外急救的任务 平时对呼救病人的院外急救 灾害或战争时对遇难者的院外急救 特殊任务时救护值班 通讯网络中心的枢纽任务 急救知识的普及 院外急救的原则 先复苏后固定:心搏呼吸骤停又有骨折时 先止血后包扎:大出血又有创口时 先重伤后轻伤:既有垂危者又有较轻的伤员时 先救治后运送:运送途中不停止抢救措施 急救呼救并重:遇有成批伤员多人在场,分工合作 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安全到达目的地、减少痛苦 ,减少死亡 院外急救伤员的分类 判断应在1~2min内完成:呼吸、脉搏 急救标记 第I急救区--红色:病伤严重,危及生命 第II急救区--黄色:严重,但不危及生命 第III急救区--绿色:受伤较轻,可行走 第IV急救区--黑色:死亡伤病员 急救指挥系统与网络化管理 我国城市院外急救模式 急救指挥系统 群众急救系统普及化 急救系统网络化 第二节 院外急救护理 现场护理体检 现场救护要点 转送特点与途中护理 护理体检 基本原则:先救命后治病,迅速果断处理直接威胁生命的症状 “三清”:听清、问清、看清 顺序:生命体征 检查瞳孔、意识状态 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表温度 观察一般状况 应用基本物理检查方法:头颈、脊柱、胸腹、骨盆、四肢 生命体征(T、P、R、BP、瞳孔) 头部体征(口、鼻、眼、耳、面部、颅) 颈部体征(颈动脉搏动、颈椎损伤、颈后压痛) 脊柱体征(自上向下,肿胀、出血) 胸部体征(锁骨、胸廓、肋骨) 腹部体征(出血、压痛、肌紧张) 骨盆体征(损伤、骨折) 四肢体征(骨折、关节活动、肢端血液循环、动脉搏动) 救护要点 体位:在不影响急救处理的前提下,应尽量保证舒适,注意保暖,使病人安静休息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静脉留置针 松解或去除病人衣服:先健侧后患侧,情况紧急时,直接剪开 常用的现场救护技术 通气:开放气道保持气道通畅,是心肺复苏的关键(仰卧位) 清除口腔内异物:口腔内有异物、呕吐物、液体时 人工呼吸:口对口、口对鼻 止血:及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对抢救病人的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失血量 占血容量的20%以上时:出现明显症状 达血容量的40%时:有生命危险 院外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创口大的出血 加压包扎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为最简单的止血方法 包扎:在外伤救护中应用最广,使用器材简便,可以就地取材 目的: 保护伤口,减少伤口感染 和再损伤 局部加压,帮助止血,预 防或减轻局部肿胀 固定伤口上的敷料、夹板 夹托受伤的肢体,使伤部 舒适安全,减轻痛苦 用品配备 急救盒:保健盒 急救包:以最小的容量容纳下必要的器材和药品 急救箱:能够按顺序摆放较多的医疗器材和急救药品,适用于多种危重病抢救 急救车内装备:车、担架、氧气、输液装备、各种液体、吸引器及其他抢救器材 不同转运工具转送特点与途中护理 转运过程中不中断治疗和护理,了解各种运输工具的特点护理时有侧重 担架:灾难急救转运病人最常用的工具 汽车:颠簸,晕车 列车:时间长短(晚点) 飞机:上升和下降时气压有变化,晕机 轮船:噪音,晕船 转送安全到达后,须认真做好交班工作(基本病情、导管、用药、途中情况、目前情况) 担架转运伤员途中护理 特点: 优点:影响小,适用面广,舒适平稳 缺点:速度慢、条件差 护理要求: 对患者要求:体位(头部在后,下肢在前)、输液通畅、止血、翻身 对搬运要求:步调一致、平稳,防寒、防暑 汽车转运伤员途中的护理 特点: 优点:快速(装备有急救器材的救护车) 缺点:道路平稳性、晕车 护理要求: 对患者:体位(仰卧、半卧、脑损伤、骨折) 对转运者: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轻重缓急 列车转运途中的护理 特殊性要求: 车厢做好病情轻重明显标志 “四勤”:勤查体、勤询问、勤处理、勤巡回 全面观察,重点监护:一看二摸三听 常规:体位、导管、生活护理 飞机转运伤员的护理 特点: 优点:快速转运、平稳舒适 缺点:氧分压下降、气压影响、晕机 护理要点: 对伤员:体位-头部朝机尾 对工作人员:保持伤员气道清洁湿润、颅部受伤、昏迷者 轮船转运伤员的护理与处置 特点 优点:水路运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