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_去括号_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 年级学科七年级数学教材出版社新人教版教者蒋春单元章节3.3第1课时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1) 掌握用“去括号”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2)会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
方法(1)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2)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并尝试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而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养成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3)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沟通,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内容分析重点:会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 树立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想。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课中已经有了列方程解应用题和用移项的方法解方程的基础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活 动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1
知识回顾
(4分钟)一、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并解方程
6x-7=4x-1
二、回顾去括号法则并进行去括号练习
1、去括号:
2、“去括号”这一变形是运用 ,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里的项. 教师展示问题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集体回答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活动2
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12分钟)
〖探究点一〗
一、【例1】解方程
二、回顾反思:解方程的步骤与依据
↓去括号(去括号法则)
↓移项(等式性质1)
↓合并同类项(分配律)
↓系数化为1(等式性质2)
三、【变式一】
解方程
步骤如下:
(1)去括号,得
(2)移项,得
(3)合并同类项,得
(4)系数化为1,得
经检验知不是原方程的解,证明在解题的四个步骤中有错,其中出错的一步是( )
A(1) B(2) C(3) D(4)
四、【变式二】
解方程
解: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教师展示例1,提问:
(1)这个方程和前面学的方程有什么不一样?
(2)我们应该先对它做怎样的变型才能把它转化为x=a形式呢?
(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后请代表回答)
引导学生归纳出解有括号的方程的一般步骤。然后按座位顺序请学生(4人)回答步骤与依据
教师展示【变式一】,让学生观察,然后请学生(1~2人)回答问题。
教师展示【变式二】,提出问题:“像这种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方程又该怎么解呢?”
学生先思考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小组讨论后学生代表回答问题(1)、(2)
学生思考后起来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后起来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后起来回答问题
在解方程过程中思考有关步骤,并关注学生去括号的准确性。
展示整个解题过程,让学生在以往的经验中得到启发,发现解题的一般规律,并规范解题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通过变式一,提醒学生在去括号时应注意符号
变式二是对学生能力的一个提升。活动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10分钟)
〖探究点二〗
一、【例2】某加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000度,全年用电15万度,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
二、【跟踪练习】
学校开展植树活动,甲班和乙班共植树31棵,其中甲班植树比乙班植树数2倍多1棵,求两班各植树多少棵?教师展示例2,采用层层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
教师展示【跟踪练习】,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请代表回答,并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去括号
学生口述解方程的过程。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渗透转化、化归的思想
活动4
当堂检测,展示学习效果
(10分钟)【当堂检测】
教师先出示检测题1和2,让学生思考,然后请学生回答问题。
(若有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必要的解题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活动5
小结和作业(4分钟)
一、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去括号的依据是:去括号法则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1)去括号
(2)移项
(3)合并同类???
(4)系数化成1
二、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P102 习题3.3 第2题
选做题:(1)解方程:
(2)课本P102 习题3.3 第10题
教师出示问题
教师做规范性总结。
(多媒再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