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与心理健康.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人格的涵义与特征 二、人格的结构 三、人格与心理健康 四、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缺陷及其表现 五、健全人格的塑造 一、人格的涵义与特征 (一)人格的涵义 心理学所谓的人格,通俗的说就是个性。它是指个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倾向、心理特征的整合。人格一词来源于拉丁文persona,愿意为戏剧演员所戴的“面具”,用以表现剧中人物的角色和身份。心理学中的人格,是指一个人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因此,也有人称之为“个性”。谈到人格、个性,这就与气质、性格密切相联。二)人格的特点 1、整体性 2、社会性 3、稳定性和可塑性 4、独特性 人格的心理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想、信念、价值观等。心理倾向性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人的需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得有一定的需求,这些需求反映在人的头脑中,就形成了他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有两类基本的需要,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这两类基本的需要又派生出许多需要,归纳起来主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动机 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之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动机是引起行为的原动力,动机是保持行为的续动力,动机是引导行为的指示器,动机是调节行为的控制器。动机的强弱对人的学习、工作效率影响很大。动机不足或动机过强都会使学习工作效率下降,只有在中等强度动机条件下,才能产生最佳效果。 1、 双趋式冲突又称正冲突 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同时有两个并存的,具有同样吸引力的动机。当实际条件限制而无法获取两个目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会产生难以做作出取舍的心理冲突。比如周末既想复习功课又想去看精彩影片,内心感到矛盾。解决双趋式冲突的原则是两利取其重。 2 、双避式冲突,又称负冲突 指同时有两个可能对个人具有威胁的、不利的事件发生,两者都想躲避,但条件所限,只能避开一件,接受一件,犹如“前有悬崖,后有追兵”。解决双避式冲突的原则是两害取其轻。 例如,一个小孩得了龋齿,感到非常痛,但他又不肯就医,因为他害怕治疗带来的痛苦。此时,牙痛和治疗带来的痛苦都是想要回避的目标,但是又不能同时回避。要解决这种冲突,只有接受其中一种痛苦程度较轻的目标。 3、趋避式冲突 也称正负冲突,指同一个目标对于个体来说,可能满足某些需要,同时也构成某些威胁,由此产生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矛盾心理。比如,想吃糖又怕身体发胖,想结婚又怕婚后有负担。 4 、 “双趋—双避式”冲突 这是最常见的冲突形式。这时个体面临两种或两种以上选择,每一种选择都能为个体带来某些好处,但同时又都伴随有不利的影响 。 (三)信念 信念是坚信某种观点、理论、或某种事业的正确性,对其抱有确信无疑的态度,并以此支配自己行为的个性心理倾向。 信念的心理健康意义: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我 坚 盲 信 人 自 选 己 手 做 的 到 (四)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以自身的需要为尺度,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的观念系统。它通常表现为人们认为什么最重要、最有意义因而最值得去追求的看法和态度。 价值观的心理健康意义。弗洛姆认为,对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来说,生活的目标犹如食物一样不可缺少。 1、气质的涵义 心理学所谓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进行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向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气质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是与生俱来的,它不以活动的动机、目的、内容、时间、地点为转移,因而气质具有典型性和稳定性,它使一个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了个人独特的色彩。 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通过对动物的实验研究发现,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具有强度、平衡性、灵活性三个基本类型特性,这三个基本特性的不同匹配,可以组成四种典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多血质 适合职业:适宜从事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如售货员、服务业、咨询、导游业、外交、管理、公关、驾驶员、医生、律师、运动员、冒险家和侦探。 胆汁型 特点:情绪兴奋性高、易冲动;性格直率、抑制力差;精力旺盛,但情绪急躁办事简单。 适合职业:适宜选择那些工作不断转换、环境不断变化、不断有新活动的职业,如导游、外事接待、推销员、节目主持人、演讲者和演员等,而不适宜从事那些需要注意力高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