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嘉兴市2016年初中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 语文课就要有语文味.doc

发布:2017-04-20约7.35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8 C147 语文课就要有语文味 【内容提要】初中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返璞归真,从对文本的朗读出文章的韵味、品味出语言的美味、讨论中产生趣味和感悟到文章的情理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让学生真正品味到文学的美感和内涵。 【关键词】语文课 语文教学 语文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稿》)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当前,许多语文教师为了追求考试的高分数,将语文教学简单化为应试教学,崇尚多讲多练,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讲得仔细,学生埋头苦记,语文课就像是数学课般,只有讲课声和沙沙沙的写字声,全然没有了琅琅的读书声,甚至连语文早读也是如此。语文在学生的眼中也只剩下了习题和答案,学生几乎就体会不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美妙,更感受不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成就感。至于体会作者的蕴含在作品中的情感、感悟作品语言的魅力、感受文学作品带给自己的生活启发等,都只是按照老师所教的做题方法去套写,而不是真正地总结出自身的真实体悟。这样的语文教学,已经偏离了语文的本真,丧失了语文味。 程少堂老师指出:所谓“语文味”,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师生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生发思想之快乐与精神之解放的,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它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出语文味,最终具有人生幸福感。 让初中的语文课充满语文味,让学生真正品味到文学的美感和内涵,我认为可以从读出韵味、品出美味、辩出趣味、悟出情味四个方面入手达到。 一、读出韵味 汉语是一种具有音乐美的语言,讲究阴仄阳平的声调变化,能通过韵律节奏的变化传情达意。实用性文章如此,文学作品尤其是那些小说、抒情散文更是这样,娓娓道来之中,作者的嬉笑怒骂、喜好憎恶都已经跃然纸上。这种文字的味道,唯有让学生反复诵读之才能得到真切的体会,是教师的讲解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诵读,读出文章的韵味。 1.要读准字音 读出文章的韵味,首先要读准字音。汉语是讲究字调变化的语言,许多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就要读不同的读音,读错了,其表达的意思就会模糊不清甚至截然相反。如果把“银行”读成“银xíng”,“倾轧”读成“倾zhá”、“徘徊”读作“fēi hūi”,那再好的文章,恐怕也意境全无了。因此,教师在让学生诵读之前,首先要让学生预习文章,解决生字词的读音并读熟,为准确诵读文章打下基础。 2.要读准韵律 文章作为一种书面语言,也具有语言的韵律特征,是由音色、音量、音高、音长四个要素构成的,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在一定时间内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就可形成韵律。由音色造成的韵律主要表现在押韵上,由音量造成的韵律,主要表现在重音上,由音高造成的韵律主要表现在平仄和语调上,由音长造成的韵律,主要表现在速度和停顿上。正确读出文章语言的韵律,就会形成抑扬顿挫的诵读效果,文章的美感就会在声音中传达出来。节奏、重音、语调是读准韵律的三大要素,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从读词、读句到读段的训练,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读准韵律的能力。 3.要读准情感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独特体验。朗读是学生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技能,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受到文本的熏陶,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的美感、语感和情感。 心随意动,情随境迁。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准文章的情感,首先就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人生经历,然后指导学生把自己带入那篇所读的文章情境中,把自己当做是主角,身临其境,让自己的情感慢慢地随着情节的展开而打开,从而自然地体会出并读出文章所内涵的思想感情。但是,要提醒学生千万不要带着刻意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目的而去读文章,否则,为读而读所表现的感情是虚假做作的。理解了文章的意思,再熟练地读准字音和读准韵律,感情丰富地把语句大声读出来,文章就韵味十足了。 比如我在教学鲁迅先生的《故乡》时,让学生朗读中年闰土见到“我”时的对话: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