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常见化验项目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分析.ppt

发布:2017-01-06约6.37千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解读血凝常规 1、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值:12-16s 超过对照值3s以上即为异常。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正常参考值:0.8-1.5。 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治疗肺梗塞2.0-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人工瓣膜手术3.0-4.0。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值:24-36s 临床意义: APTT延长:见于Ⅷ、Ⅸ、Ⅺ明显减少,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Ⅴ、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症,重症肝炎,新生儿出血症,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等。 APTT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抽血不顺利使血液中混有大量组织液时。 解读血凝常规 解读心肌酶谱 CK、CK-MB:肌酸激酶主要分布在骨骼肌、心肌、脑及消化道中。测定CK及其同工酶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十分有意义 参考值: 男性 38-174U/L,女性 26-140U/L 增高:AMI,心肌炎、肌肉疾病,溶栓治疗,手术等 解读心肌酶谱 【CK临床意义】 1.急性心肌梗死4~10小时血中CK升高,12~36小时达峰值,72~96小时恢复正常。在AMI病程中CK再次升高提示有再次心肌梗死发生。 2.心绞痛、心肌炎、手术后CK水平也有上升。 3.急性或慢性骨骼肌损伤时CK上升,但随着病程延长而逐渐下降。 解读心肌酶谱 LDH 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同功酶有五种形式,即LDH-1(H4)、LDH-2(H3M)、LDH-3(H2M2)、LDH-4(HM3)及LDH-5(M4) 参考值:连续检测法:104-245U/L;速率法:95-200U/L 临床意义:? (1)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早期血清中LDH1和LDH2活性均升高,但LDH1增高更早,更明显,导致LDH1/LDH2的比值升高。? (2)肝炎、急性肝细胞损伤及骨骼肌损伤时LDH5都会升高。 ? (3)患活动性风湿性心脏病、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肾坏死等病LDH1也可升高。 解读心肌酶谱 心肌梗塞后9~20h开始上升,36~60h达到高峰,持续6~10天恢复正常(比AST、CK持续时间长),因此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后期的辅助诊断指标 解读心肌酶谱 AST:在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所以当心肌细胞受到损伤时,大量的酶释放人血,使血清含量增加,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临床意义?(病理性升高):? (1)心肌梗塞发病6~12小时显著升高,增高的程度可反映损害的程度,并在发作后48小时达到最高值,约3~5天恢复正常; (2)各种肝病AST可增高,肝病早期和慢性肝炎增高不明显,AST/ALT比值小于1。严重肝病和肝病后期增高,AST/ALT比值大于1;? (3)其他疾病如心肌炎、肾炎及肺炎等AST也轻度升高。 解读心肌酶谱 解读血气分析 解读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是对血液中的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氧分压(PO2)等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医学上常用于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等的检验手段,是抢救危重病人和手术中监护的重要指标之一。 1、穿刺部位:? 选择没有输液的动脉及容易穿刺的动脉。一般选择桡动脉,因为此处动脉固定,易暴露,不受体位和操作地点的限制;其次选择股动脉和肱动脉,患者容易接受,且成功率高,不易误入静脉或误刺深层神经。 2、找准搏动最明显处并用左手指固定血管,右手持注射器,针头与皮肤角度,深部动脉应垂直进针,浅部动脉以30°~45°为宜。 3、注意事项:送血气分析之前,先电话通知作好准备。采血后需立即排空气泡,再将针尖刺入橡皮塞封闭针孔,尽快送检,送检过程中,避免震荡。标本送检时需附上病人实时的体温、吸氧浓度或吸氧流量(L/min)及最近的血红蛋白量等参数 血气分析的三步法: 第一步:病人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 第二步:酸/碱中毒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 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酸/碱中毒,是单纯呼吸因素,还是存在代谢成份? 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看pH值。正常值为7.40±0.05。如果pH≤7.35为酸中毒,≥7.45为碱中毒; 第二步: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方向。同向改变(PCO2增加,pH也升高,反之亦然)为代谢性,异向改变为呼吸性; 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比例。正常PCO2为40±5mmHg。单纯呼吸性酸/碱中毒,PCO2每改变10mmHg,则pH值反方向改变0.08(±0.02)。例如,如果PCO2是30mmHg(降低10mmHg),那么p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