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注 意 问 题 把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联系: 1.工业革命→市场、原料产地→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列强的资本输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一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 4.列强(尤其是日、美)掠夺→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人们观念的影响 材料: 举事必先启智,启民智必先教育;而 教育非空言所能达,乃先实业;实业教育 既相资有成,乃及慈善,乃及公益。 ——张謇 《谢参观南通者之启示》 材料 : 在雇佣女工的场所,“男女相淆,已非风 俗之正”。“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 不避人,廉耻扫地矣。”—《论妇女做工宜设善章》 1888年 4月 1日 《申报》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代以来影响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1、外因: 西方文明的影响——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 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西方的民主思潮涌入中国; 2、内因: 政治:中国政府改革的推动 经济: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促进 思想:民主平等思想的带动 自身:社会习俗本身自我更新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影响: 1、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2、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3、丰富人们的社会生活 4、交流联系更加便捷 2、影响因素 (1)美国的经济掠夺(《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2)官僚资本的挤压 1、表现 (3)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三)民族工业的萎缩 国共第二次内战时期(1946—1949) 发展历程: 春——夏——秋——冬——新的春天 六、新中国成立 1956年三大改造——赎买政策(公私合营) 列强纷纷向中国输出资本,自然经济进 一步解体;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国民政府采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美国经济侵略;官僚资本挤压;国民 政府的苛捐杂税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国家对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 原 因 概 况 时 间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自然经济的解体; 外商企业刺激; 洋务企业的诱导 初步发展 19世纪末期 短暂春天 1912—1919年 辛亥革命的影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较快发展 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1927-1936年) 日益萎缩 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压榨 陷入绝境 解放战争时期 恢复发展 建国初期 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合理调整; 政局的稳定 转变为社会 主义公有制 1953—1956年 中 国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的 发 展 演 变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自然经济的解体; 外商企业刺激; 洋务企业的诱导 19世纪末期 列强纷纷向中国输出资本,自然经济进 一步解体;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912—1919年 辛亥革命的影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1953—1956年 国家对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 根据下图思考: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从发展趋势上看(地位),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实力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