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时辰药理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课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1)时辰药理学定义 (2)生物节律与病理节律 (3)时辰药理学对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 (4)时辰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 单胺类递质和血液,尿液成分的昼夜节律: 脑内5-HT含量昼期高于夜期;血浆和脑内色苷酸含量的昼夜节律和5-HT正好相反;血糖的特点是昼低夜高、胰岛素浓度在昼期较低而胰高血糖素浓度在昼期较高;游离脂肪酸含量在昼期较高;另外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具有晨高夜低的特点;总蛋白质、尿酸、血清钾具有昼高夜低的特点,尿素氮、甘油三脂、无机鳞、血清淀粉酶和碱性磷酸酶则具有夜高昼低的特点;尿中电解质中的钠、钾、磷酸盐和肌酐等谷值在4:00—8:00,而峰值在正午到傍晚。 人体生命活动的节律性: 呼吸 昼快夜慢 体温 早2~6点偏低,下午5~6点偏高 高血压 白天活动时高,夜间睡眠时低 尿液量 昼多夜少 胃酸分泌 昼多夜少 物质代谢 昼快夜慢 促甲状腺素分泌 凌晨2~4点最高,下午6~8点最低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 凌晨六点最高,午夜2~4点最低 肾上腺皮质激素 上午八时为峰值,晚上10~12点为低潮期 雌激素分泌 排卵开始最高峰,排卵后7~8天形成第二高峰,以后逐渐降。 孕激素分泌 排卵开始逐渐增加,排卵后7~8天黄体成熟时达最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 。 人体病理变化节律性: 咯血多 发生在6~9点或18~24点 心肌梗死 早上6点~9点 脑血栓 凌晨1点~5点 哮喘 较常发生在夜间或清晨 肿瘤细胞增殖细胞周期:G1期数小时~数天,S期8小时,M期0.5~2.5小时 时辰药理学研究内容:(临床用药考虑到时间因素,即选择最佳的给药时间,以期把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分开,使疗效最好而毒副作用最低。 ) 机体节律性对药动学的影响 1.药物吸收的时间性差异 人体对多数脂溶性药物以早晨服用较傍晚服用吸收快。因此服用这些药物,尤其是一天服用一次时,尽量选在晚上给药。 硝酸异山梨醇酯:早晨给药其达峰时间显著短于傍晚给药。 2.血浆蛋白结合和药物分布的时间性差异 (1)苯妥英钠或丙戊酸在人体内2AM~6AM血浆游离药物最高。 (2)安定和卡马西平在早晨游离药物含量最低;顺铂与血浆蛋白结合最高值在下午,最低值在早晨。 3.药物代谢的时间性差异 动物研究表明,肝、肾、脑等器官中很多酶活性呈昼夜节律性,与药物反应方面的差异有关。 (1)大鼠肝中氧化酶活性最大时间为晚上十点,此时用巴比妥其睡眠时间最短。 (2)咪哒唑仑人体血浆清除率在早晨最高。 (3)吲哚美辛在3个不同时间(早8点,中午12点,晚8点)服药,代谢产物甲基吲哚美辛在8PM服后含量最高。表明肝中吲哚美辛去甲基反应存在节律性。 (4)有人试验不同时间饮用威士忌酒,一小时后测其血液中乙醇浓度,早上9点比下午2点饮酒时高20%,说明乙醇代谢速度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 4.药物排泄的时间性差异 人和大鼠的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尿pH和肾小管重吸收等肾功能具昼夜节律性,在相应活动期肾功能较高。(人的活动期在白天,啮齿类动物在晚上) (1)苯丙胺的人体肾排泄在清晨最大。 (2)亲水性药物(如阿替洛尔)的肾排泄活动期较快。酸性药物(如水杨酸)傍晚给药较早晨给药排泄快。 (3)顺铂于6AM给药,肾排泄增加。 机体节律性对药效学的影响 给药时间与药品毒性有密切关系 药品毒性强弱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随时间,昼夜,季节呈周期性波动,许多药物作用于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激素、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对于机体的毒性作用大小都具有昼夜节律变化,即时间毒性。 (1)普萘洛尔(心得安)黑夜注射其毒性比白天强;凌晨3点最大,上午11点毒性最低 (2)环磷酰胺在7AM给药致畸作用最强,而1A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