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Ch05介绍.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1 §5-6 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主要与联接的装配 情况(预紧或不预紧)、外载荷的性质和材料性能等有关。 螺栓联接强度计算的目的是根据强度条件确定螺栓直径,而螺栓和螺母的螺纹牙及其他各部分尺寸均按标准选定。 一、松螺栓联接强度计算 二、紧螺栓联接强度计算 1.仅受预紧力的紧螺栓联接 2.承受预紧力与工作拉力的紧螺栓联接 3.承受工作剪力的紧螺栓联接 联接的失效形式:主要是指螺纹联接件的失效。对于受拉螺栓,其失效形式主要是螺纹部分的塑性变形和螺杆的疲劳断裂。对于受剪螺栓,其失效形式可能是螺栓杆被剪断或螺栓杆和孔壁的贴合面被压溃。 详细推导 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2 §5-6 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1.仅受预紧力的紧螺栓联接 预紧力引起的拉应力: 螺牙间的摩擦力矩引 起的扭转剪应力: 强度条件: 当联接承受较大的横向载荷F时,由于要求F0≥F/f(f=0.2),即 F0≥5F ,因而需要大幅度地增加螺栓直径。为减小螺栓直径的增加, 可采用减载措施。 说明 根据第四强度理论, 螺栓在预紧状态下的 计算应力: 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3 §5-6 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2.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 螺栓预紧力F0后,在工作拉力F 的作 用下,螺栓的总拉力F2 = ? 这时螺栓的总拉力为: 为使工作载荷作用后,联接结合面间有残余预紧力F1存在,要求螺栓 联接的预紧力F0为: 静强度条件: 式中F1为残余预紧力,为保证联接的紧密 性,应使 F1 >0,一般根据联接的性质确定F1的大小。 式中: 为螺栓的相对刚度,其取值范围为 0~1。 详细分析 疲劳强度校核 设流体压强为p,螺栓数目为Z,则缸盖上每个螺栓所受的轴向工作载荷为: p ·πD2/4 F = Z p D (2)承受预紧力与工作拉力的紧螺栓连接 前面分析过,当预紧后螺栓若再承受轴向工作载荷或倾覆力矩的作用,则螺栓内部的拉力会进一步增加, 螺栓所受的总拉力:F2 ≠ F0 + F 特别注意: F F 图5-25 单个紧螺栓连接受力变形图 螺母未拧紧 λb λm 螺母已拧紧 F0 F0 螺栓伸长量为: λb 被连接件压缩量为:λm 注意:虽然螺栓所受拉力等于被连接件所受压力,但由于两者的刚度不同,所以它们的变形量也不同。 螺栓的伸长量: 被连接件的压缩量: 螺栓的刚度 被连接件的刚度 螺母未拧紧 ?λ ?λ+λb λb λm ?λ F1 F1 F F F2 螺母已拧紧 已承受工作载荷 F0 F0 λ’m 加载 F 后: 螺栓总伸长量增加为: ?λ+λb 被连接件压缩量减少为: λ’m =λm -?λ 总拉力: F2=F+F1 被连接件的压缩力减少为: F1 很显然: F1 F0 被连接件放松了 ----残余预紧力 螺母未拧紧 ?λ ?λ+λb λb λm ?λ F1 F1 F F F2 螺母已拧紧 已承受工作载荷 F0 F0 λ’m 螺栓和被连接件的受力与变形情况可列于下表: 显然,在承受F后 : 残余预紧力 由工作载荷决定 F2 = F1 + F ≠F0 + F 为了保证连接的紧密性,防止连接受载后接合面出现缝隙,应使:F1 0 F1 的选取原则如下: 有密封性要求时: F1 =(1.5~1.8)F 工作载荷不稳定时 :F1 =(0.6~1.0)F 工作载荷稳定的时: F1 =(0.2~0.6)F 一般连接: λb ?λ 连接件变形 力 螺栓变形 力 变形 力 F2 F1 F F0 F0 λm F0 λb λm 螺栓所受的总拉力: F2= F+ F1 θm θb 以上螺栓连接的受力与变形关系可以用线图(即力与变形坐标图)来表示。 被连接件受力变形图 力 变形 λb F0 Ob θb 螺栓受力变形图 λm F0 力 θm Om 变形 设螺栓的刚度为Cb,被连接件的刚度为Cm则: ΔF θb θm F- ΔF 显见:F0 = F1 + (F-ΔF) 力 变形 F0 λb λm θb θm Δλ F2 F1 F Ob Om ΔF θb θm F- ΔF 力 变形 F0 λb λm θb θm Δλ F2 F1 F Ob Om 由图中的几何关系可得: 见教材p84页。其大小与螺栓和被连接件的结构尺寸、材料以及垫片等因素有关。数值在0~1之间。 螺栓的相对刚度 ΔF θb θm F- ΔF 力 变形 F0 λb λm θb θm Δλ F2 F1 F Ob Om ∵ F0 = F1 + (F-ΔF) 在承受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