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及其氧化物.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2.(14分)(2010年莱州模拟)科学研究往往建立在合理的假设之上。下面是两个对照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1)提出问题,实验一中的CO2能灭火,而实验二中的CO2为何能“点火”? (2)对实验二提出假设与猜想: 猜想1:CO2被Na2O2吸收,可能生成Na2CO3; 猜想2:棉花被点燃,说明上述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3:棉花燃烧剧烈,说明上述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并进行实验,观察、解释和总结。 (4)类比推理与实验解释:Na2O2与H2O反应后应该有NaOH和O2生成。若用脱脂棉包裹Na2O2然后加水也应该有燃烧现象。下面是一同学的实验记录:向小烧杯(底部垫砂)中包有Na2O2的脱脂棉上滴水,发现有气泡产生,杯底发热,棉花没有燃烧,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杯中的溶液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振荡后红色消失,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放热 放出氧气 (3)Ⅰ.可能CO2过量,瓶中O2少,CO2多 3 Ⅱ.发烫 2 Ⅲ.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 (4)Na2O2部分变质或滴入的水太多生成的NaOH使酚酞变红,但Na2O2或H2O2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而漂白 13.(12分)(思维拓展题)X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 (1)由反应①产生的A、B混合物的工业名称是______。A、B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 2 mol Na2O2与足量水反应,可得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是________ L,同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是________。 (3)如果A、B混合气体7.8 g(平均摩尔质量为10 g·mol-1)在与G充分反应后,通过足量的Na2O2层,可使Na2O2增重________ g,并得到O2________ mol。 【解析】此题突破口是C、D都可与Na2O2反应生成G,可推知G是O2,由E+D→F,可确定E是NaOH,D是CO2,F是Na2CO3,则A是H2,B是CO。根据 CO2、H2O与产物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且CO~CO2,H2~H2O,n(CO2)+n(H2O)= =0.78 mol,生成O2的物质的量是0.39 mol。 【答案】 (1)水煤气 H2 CO (2)22.4 1.204×1024个(或2NA) (3)7.8 0.39 14.(12分)有人设计出一种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让钠与FeSO4溶液反应的方法以验证反应实质。实验时,往100 mL大试管中先加40 mL煤油,取3粒米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大试管后塞上橡皮塞,通过长颈漏斗加入FeSO4溶液使煤油的液面至胶塞,并夹紧弹簧夹(如图)。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钠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中液面的变化:大试管内________;长颈漏斗内________。 (4)写出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金属Na与FeSO4溶液反应的现象是Na先与水反应,使Na粒熔化,并随气泡的生成而在两种液体界面处上下跳动。 (2)因反应生成的NaOH又与FeSO4反应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浅。 (3)因产生了H2,使装置内压强增大,故大试管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4)2Na+2H2O+Fe2+=Fe(OH)2↓+H2↑+2Na+ 【答案】 (1)有气泡生成,钠粒熔化成小球,且在煤油和FeSO4溶液界面处上下跳动,最终完全溶解 (2)下层溶液中出现白色絮状沉淀,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浅 (3)下降 上升 (4)2Na+2H2O+Fe2+=Fe(OH)2↓+H2↑+2Na+ 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4OH-+O2↑ C.氧化钠与盐酸反应:O2-+2H+=H2O D.小苏打与稀硫酸反应:CO+2H+=CO2↑+H2O 【解析】A中电荷不守恒;氧化物在溶液中反应时以化学式形式表示,不能写成离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