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变电站自动化及智能变电站系统.ppt

发布:2017-05-06约1.28万字共7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项目应用 磐能科技与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常村矿数字化煤矿系统零时限供电网络穿越性故障点对点周波制系统》项目,本方案是包括零时限供电网络穿越性故障点对点周波制系统、电力调度系统的统一数字式解决方案,方案的实施目的是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运行人员在监控中心即可监控整个供电系统的运行,实现四遥功能,并解决煤矿供电系统常出现的越级跳闸问题。 磐能科技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也作为唯一可行的方案应用于我国未来航母配电系统的监控、保护系统(保密)。引入计算机冗余技术,解决多电源、多负荷网架架构的保护(广域保护)实现及可靠性问题。 项目应用 磐能科技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也成功应用于自主开发的配网自动化系统,解决配网自动化诸多技术问题,如,T型接线故障隔离的选择性问题。 磐能科技以整个升压场及风机为研究对象,将继电保护、人工智能、监控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有机的结合,根据全系统同步采集的数据(风机机端690V/660V、35kV母线、线路、110kV母线、线路),实时(ms级)监测各个间隔的电气参数,实时实施三个电压等级的广域保护,协调从风机、到35kV馈线再到110kV变压器、线路各个间隔,实现广域的光纤纵差保护及安全稳控及自动化功能。保证升压站及线路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节能降耗、提高整个风电场经济性以及未来可扩展性;此外,不仅简化了现场施工,降低了用户运行维护难度,也减少了数字化变电站的投资成本。 项目应用 通过合理的硬件集成、功能集成和信息集成简化硬件设置,实施信息全面集成和功能的合理优化、整合,全面实现变电站保护、测控、自动化、电量计量等功能,大大地降低了变电站投资成本。例如,主控室内二次设备只需三面屏即可实现站内所有功能。电缆、基建费用、二次设备数量等大幅降低,变电站总体造价基本上与常规变电站持平甚至略低。这就彻底解决了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由于价格高不宜在中低压变电站推广的难题。该模式十分适合110kV及以下系统建立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标准配置,利于推广。 一 变电站自动化的基本概念 二 常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三 基于间隔的数字化变电站系统 四 基于变电站的数字化变电站系统 五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智能变电站系统 智能变电站 smart substation 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实现与相邻变电站、电网调度等互动的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系统技术原则 a) 智能变电站设备以高度可靠的智能设备为基础,具有信息数字化、功能集成化、结构紧凑化、状态可视化等主要技术特征,符合易扩展、易升级、易改造、易维护的工业化应用要求。 b) 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及建设按照DL/T 1092三道防线要求,满足DL 755三级安全稳定标准;满足GB/T 14285继电保护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的要求。 c) 智能变电站的测量、控制、保护等装置满足GB/T 14285、DL/T 769、DL/T 478、GB/T 13729的相关要求,后台监控功能应参考DL/T 5149的相关要求。 d) 智能变电站的通信网络与系统符合DL/T 860标准。应建立包含电网实时同步信息、保护信息、设备状态、电能质量等各类数据的标准化信息模型,满足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及一致性的要求。 智能变电站系统技术原则 e) 建立站内全景数据的统一信息平台,供各子系统统一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存取访问以及和调度等其它系统进行标准化交互。 f) 满足变电站集约化管理、顺序控制等要求,并可与相邻变电站、电源(包括可再生能源)、用户之间的协同互动,支撑各级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g) 满足无人值班的要求。 h) 严格遵照《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和《变电站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的要求,进行安全分区、通信边界安全防护,确保控制功能安全。 智能变电站系统体系结构 智能变电站分为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 过程层 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电压互感器等一次设备及其所属的智能组件以及独立的智能电子装置。 间隔层 一般指继电保护装置、系统测控装置、监测功能组主IED等二次设备,实现使用一个间隔的数据并且作用于该间隔一次设备的功能,即与各种远方输入/输出、传感器和控制器通信。 站控层 包括自动化站级监视控制系统、站域控制、通信系统、对时系统等,实现面向全站设备的监视、控制、告警及信息交互功能,完成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SCADA)、操作闭锁以及同步相量采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