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筑施工技术第5章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分解.ppt

发布:2017-01-17约1.11万字共5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混凝土浇筑和养护 混凝土的浇筑应一次完成,不允许留设施工缝。 叠浇法:下层构件混凝土强度达5MPa后,方可浇筑上层 养护:┏自然养护 ┗蒸汽养护:二次升温法(初次温差≤20℃;当混凝 土达到7.5MPa(粗钢筋)或10MPa(钢丝、 钢绞线)以上,二次升温。 (六)预应力筋的放张 1.放张要求 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 求,混凝土强度≥75% fcuk * * 2.放张顺序 ①承受轴心预压力的构件(如压杆、桩等),所有预应力筋应 同时放张; ②承受偏心预压力的构件,先同时放张预压力较小区域的预 应力筋,再同时放张预压力较大区域的预应力筋; ③否则,应分阶段、对称、相互交错地放张,以防止放张过 程中构件发生翘曲、裂纹及预应力筋断裂等现象; ④放张后预应力筋的切断顺序,宜由放张端开始,逐次切向 另一端。 3.放张方法 单根放张:剪切、割断 同时放张:油压千斤顶、楔块、砂箱   * * * * 5.3 后张法施工 一.后张法施工的特点 1.构件本身是张拉预应力筋 的支点 2.锚具是张拉和锚固预应力 筋的工具,锚具是不能周 转使用的 3.施加的预应力是依靠构件 两端的锚具来传递的 * * 适用范围:施工现场生产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现场拼装、 现浇构件。 先张法和后张法区别: 先张法:张拉力由台座承受,放张前混凝土无预应力,使用夹 具,预应力由粘结力传递 后张法:张拉力由构件承受,张拉同时压缩构件,使用锚具, 预应力由锚具传递 后张法预应力筋:单根钢筋、钢筋束、钢丝束、钢绞线(束) * * 二、预应力筋的制作 (一)单根钢筋的制作 1.两端张拉时;下料长度: L= L0+nl0 = l-2l1+2l2+nl0 L——预应力筋下料长度 L0——预应力成品长度 l——构件的孔道长度 l1——螺丝端杆长度 l2——螺丝端杆的外露长度 * * l≤24m l1 = 320mm l2 = 120mm l 24m l1 = 370mm l2 = 150mm n——钢筋与钢筋、钢筋与螺丝端杆的对焊接头总数 l0——每个对焊接头的压缩量, l0 = d 2.一端张拉时,下料长度: L= L0+nl0 = l-l1+l2+l3 ( 或l4 )+nl0 式中: l3 = 70mm ( 帮条锚具 ) l4 = 2.25d+15mm ( 镦头锚具 ) * * (二)钢筋束(钢绞线束) 1.工序:下料和编束。 2.下料长度计算: (1)两端张拉 (2)一端张拉 式中: L ——?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 l ——?构件的孔道长度; a ——?张拉端留量;a = 850mm b ——?固定端留量。b = 80mm a l L 2 + = b a l L + + = * * (三)钢丝束 (1)“应力下料”(300MPa) 1.制作工艺 (2)钢管限位法 下料长度的误差≤L/5000,且≤5mm 2.下料长度计算 (1)锥形螺杆锚具,两端张拉: D + + + + - = D + = ) ( 2 2 2 7 6 5 0 D l l l l L L * * 式中:L——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 L0——预应力筋的成品长度; l——构件的孔道长度; l5——锥形螺杆长度:l5 =380mm (当 l 30m时,每增加1.0m,螺杆应增加3mm) l6——锥形螺杆的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