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pdf

发布:2021-04-10约6.67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密实混凝土挡土墙施工技术交底 1 自密实混凝土工艺原理 自密实片石混凝土施工工艺原理,当混凝土模板安装就绪后,采 用机械或人工在模板内堆成 0.8 ~1.0m 高度的堆石体,然后浇筑自 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依靠自重流动,均匀地完全填充到堆石体 的空隙,自密实混凝土与片石凝结硬化形成片石混凝土。 2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基槽开挖→地基承载力检测→基础立模 加固→片石码放→自密实混凝土拌合→浇筑基础混凝土→墙身立模 加固→片石码放→安装泄水孔→浇筑墙身混凝土→拆除模板→养护 3 施工方案、方法 3.1 施工准备 施工前,做好场地平整,为混凝土、片石及周转材料的运输、堆 放准备好场地。清除挡墙用地范围内的树桩、杂草、 垃圾等所有障 碍物;在基槽周围挖设排水沟,排除地表水。 3.2 测量放样测量放线,定出桩位中心线及开挖边界线,由施工 队埋设护桩。 3.3 基坑开挖 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基槽开挖,开挖长度根据现场地质情况 进行分段开挖,每段 10 或 20 米,深基坑或陡坡地段采用跳槽开挖, 每段长度 10 米,相邻两侧挡墙做完后在开挖中间段落防止基坑坍塌; 基坑深度大于 1.5 米时采用放坡开挖,坡比视现场地质情况按 1: 0.75~1:1.5 放坡开挖或增设基坑支挡防护,挖基土方堆放在基坑边 2m 以外,防止基坑边坡因受压垮塌,沿基坑周边设 0.3m*0.3m 截 水沟,防止降雨雨水流入基坑浸泡基底,基坑底四周设 0.2*0.2m 排 水沟,并在基坑最低处角落或 4 个角处设集水井,将积水引入在集水 井后采用潜水泵集中排出基坑,基底严格按设计开挖成台阶。机械开 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以上 20cm 时,回复测量放样桩位,确定开挖正确 不偏位的情况下改用人工进行基底清理,避免机械扰动基底破坏地基 承载力,确保基底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如出现超挖现象应严格 采用集配好的灰岩夯实回填,严禁虚填。 3.4 模板安装 基础施工前,试验室进行基底承载力试验,若承载力达到设计要 求,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可继续基础施工,若试验承载力达不到设 计承载力要求,应及时报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确定处理方案后, 按方案要求进行地基处理。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基 础模板安装,模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板拼装,禁止使用有缺角、破损的模板。 2)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部分设计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正 确; 3)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重力 侧压力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负荷。 4)模板的接缝不得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湿润,但 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5)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脱膜剂,但不得影响 模板结构性能。模板使用后应按规定修整保存。 6)模板之间粘贴双面胶带防止漏浆,以保证混凝土面的外观质量。 3.4 片石码放 1)片石抗压强度应不小于 30Mpa,片石最薄边厚度不小于 15cm。 2)片石入模前,先对该批片石进行全面检查,片石材质要新鲜 完整,质地坚硬无剥落层和裂纹,粒径小于 30cm 的片石宜分散堆放, 不得集中堆放。粒径过大的片石要将其破裂成符合规定的片石或者放 置模板内中部。片石表面附着的泥土必须清洗干净,堆放片石料场地 要硬化且排水要畅通,以免堆石入模时将泥土带入堆石面。 3)检查合格的片石,可以使用装载机装在吊斗或其他容器里, 再由吊运设备吊至模板内卸料,或者人工搬运入模。 4)模板附近的外圈片石,宜采用人工进行摆放,尽量选用粒径 较小的片石,且与模板净距不小于 15cm,中部片石可随机堆放,不 得刻意用小粒径片石填塞中部缝隙。 5)挡墙顶部以下最后一层片石摆放时,应整体控制片石顶面比 挡墙设计顶标高低 25cm,该段高度用净混凝土浇筑。 6)泄水孔附近片石摆放时,注意不要损伤 PVC 管。 7)片石入模完成后,进行人工平整,也可以用挖掘机进行平整, 模板内的片石体积应“下大上小,中大外小” 。对模板内不合格料 进行清理,经质检工程师检查及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方可进行自密实 混凝土浇筑。 3.5 自密实砼浇筑 1)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的片石应先洒水湿润,避免干 燥的片石表面吸收混凝土水分,影响混凝土流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