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音乐素质教育水平.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音乐素质教育水平
——即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
卜继国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第一职业中学068150
【内容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陶西平(中国教育部国家总督学顾问)讲: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这场教育的大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势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模式、内容、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根据对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创新的认知,我就‘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音乐素质教育水平’即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讲述我的以下看法。一、信息技术作为音乐课程学习对象;二、信息技术作为音乐课程的辅助教学工具;三、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学习工具;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音乐课程。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音乐课程 素质教育创新 整合
信息技术,是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卫星电视、多媒体计算机、人工智能、网络通信、仿真、和虚拟理实技术等。我国的“教育技术”是由“电化教育”转化而来,“电化教育”就是“信息技术”的模式。教育性信息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就是包括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这也是信息技术的特征。教育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优化教育教学。现代是以信息为主要社会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创新显示出巨大的作用。艺术教育的创新活动是会产生具有各种价值的新理论、新方法行为。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的作用显得越加巨大和不可替代。创新教育,就是在素质教育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着重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深层次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整合就是在学科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音乐课程有机的结合,构建有效的音乐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两者融合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
一、信息技术作为音乐课程学习对象
信息技术使教师与学生的视野更广阔,音乐知识更广博。
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的音乐观察能力独具优势,它可将文字、声音、图像直观地显示出了,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借助它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而使学生的观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细致。乔纳森·安德森(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名誉教授)讲:信息技术在教育的应用,让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不断变化。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信息技术传播知识的一个环节。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变成主动的知识接收者,他们不再是重复老师传达给他们的知识,而是慢慢地各自进行一些知识的创造。
在音乐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信息技术丰富课程,完成备课、教案、授课过程。学生可以在预习音乐课:如学习歌曲、欣赏歌曲、了解音乐背景知识、乐理常识知识等等过程中,把不知道的问题求助于信息技术。师生在共同的学习中还可以求助于空中课堂、网络专家等。
现在有很多老师把自己的课程做成音乐课件,保存成现成的教案,在授课时当做主要参考给学生学习用。一些教育部门也把相关课程的课件等信息资源发表在网络里,或制做成光盘、软盘等随教材走。信息技术就成为音乐课程的学习对象。小学到大学的所有音乐课本中,都有随课本附带的音乐光盘。内容虽不一样,但多数是:歌曲、音乐乐理知识、作者简介、音乐乐曲欣赏、音乐网址;图片、文字、视屏、教案课件等。
应用计算机学习音乐。计算机是个充满幻想的空间里,学生可以尽情放飞想象的翅膀;通过计算机平台,合作与沟通的主题贯穿始终;声音与色彩的交响、智慧与灵感的碰撞,创新思维的火花随时被激发;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与创新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互相促进的影响力。音乐课程就成为一门更广博、更活跃、更有趣的课程。
二、信息技术作为音乐课程的辅助教学工具
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辅助音乐教育教学,体现音乐课程学科的特点。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是脱离实际。而在音乐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只是课程教学的手段和工具,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音乐课程教学的发展。优质的教育,就应用最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先进的管理经验、良好的教学环境、前位的信息技术组成等。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辅助能力是越来越强。但不是要其成为主体教学(我指有的教师整节课只是在放音乐资料或展示信息资源),主体还应是教师的直授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