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7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ppt

发布:2017-05-31约1.07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铁器 牛耕 教学目标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在生产上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2.了解“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社会现象; 3.在了解商鞅变法史实的基础上,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以提高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铁器牛耕的出现推动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P33——P36, 完成练习册P25“自主预习”。 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战国) 铁器 春秋 牛耕 战国 提高了生产效率 推动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 木制,石制工具 西周 生产工具落后: 集体耕作 千耦其耘 个体农耕 犁 锄 斧 铲 小组讨论: 你们怎么理解 “公作则迟”、 “分地则速”的现象? 二、竟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魏国——李悝(最早) 楚国——吴起 韩国——申不害 齐国——邹忌 战国七雄实力比较 战国初期,秦国偏处西边, 国小力弱,不受各国重视。 秦孝公即位, 任用商鞅变法 商鞅 秦孝公 秦孝公被商鞅的见解打动,决定重用他,实行变法 治世不一道 变国不法古 三、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 3、主要内容 4、影响 1、背景 2、时间: 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为秦 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奖励生产 奖励军功 建立县制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统一度量衡 承认土地私有 公元前356年(战国,秦孝公) 战国七雄实力比较 商鞅变法后,秦国脫颖而出!变法成功 小组讨论 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处死了,那么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不在于实施者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惨死,只是说明守旧势力的猖狂和最高统治者的昏庸。商鞅虽死,但他推行的变法已经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力不断增强,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所以说变法是成功了。 我们今天应学习商鞅 的哪些精神? 分组讨论 学习他有勇于改革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习他“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精神。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商鞅变法 课堂小结 战国的社会变革 含义: 原因: 影响: 时间: 主要内容 作用: 铁器、牛耕的使用(春秋战国) 公元前356年(战国时期的秦国) 奖励生产 奖励军功 推行县制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承认土地私有 统一度量衡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 使秦国富强起来,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完成练习册P30-P31选择题和材料题 课外作业 1.通读课文一遍; 2.背熟笔记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