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的基本知识讲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急性药害 一般在喷药后 2-5天出现严重的数小时后即表现出症状。如:种子发芽能力下降发根少子叶叶片有灼伤、变黄、严重时产生叶斑、调萎、畸形。这样的植株生长的叶片、花、果都少。有时幼嫩组织发生褐色焦斑、徒长乃至枯萎死亡这种药害多为施用农药不当或受邻近田块喷施农药影响所致。如麦田喷施24-滴丁酯或二甲四氯杀草剂可造成周围相邻田块的阔叶作物发生药害产生畸形症状。从受害株看刻害明显发生在嫩叶、花、果等生长较快的部位一般上部叶片重于下部叶片嫩叶重于老叶。 2.慢性药害 植物受害后不立即显示药害现象主要是影响植株的生理活动。如:光合作用减弱生长缓慢着花减少结果小,实成熟推迟籽粒不饱满甚至风味、色泽恶化商品性差品质下降等。这类药害多半是用药过量或药剂浓度过高造成的,尤其施用有机磷农药或对瓜果作物喷施生长调节剂催熟时应特别谨慎切忌过量。 3. 残留药害 由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或其分解产物引起的(实际上属于慢性毒性)。这一类的药害主要是有些农药在土壤中残留量高残留时间长影响下茬作物生长。如:棉花播前用氟乐灵处理土壤造成后茬玉米、小麦发黄矮小分孽减少;甲磺隆用于麦田除草使后茬玉米植株低矮叶片变小变薄、呈紫色、不实率高等这些都是由残留药害造成的。 二、药害产生的原因 农药施用后引起农作物发生药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比较复杂的。除错用、乱用农药外还有下列因素可以引起药害。 1.药害的产生与药剂性质有关。任何一种农药对农作物都有一定的生理作用不同农药品种对农作物的反应也不同。无机农药和水溶性、渗透性大的农药易引起作物药害。硫磺粉、石硫合剂、硫酸铜等在作物上溶解的药量往往超过农作物能忍受的剂量同时农作物对无机物的最高忍受剂量又很接近于它们最低有效防治剂量。因此稍不注意就会发生药害。而抗生素类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等则不容易引起药害。 六、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至放牧、收获(采收)、使用、消耗作物前的时期,自喷药后到残留量降到最大允许残留量所需间隔时间。 在果园中用药,最后一次喷药与收获之间必须大于安全间隔期,以防人畜中毒 几种常见农药安全间隔期 一、杀菌剂 :快镖 ; 加收米、靓星 (水稻21天;黄瓜、番茄4天) ;苯甲丙环唑 40 天 ;井冈霉素 7天 ;三环唑 21天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天;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7天。 二、杀虫剂 康宽 2天 ;安打 2天 ;佳功 3 - 7天 ;敌敌畏 7天 ; 10%氯氰菊酯乳油2~5天;2.5%溴氯菊酯2天;2.5%功夫乳油7天;5%来福灵乳油3天;40.7%20%灭扫利乳油3天;20%氰戊菊酯乳油5天;20%甲氰菊酯乳油3天; 三、杀螨剂 杀达螨 15天 ;来福禄 21天 ;哒螨灵 15天 。 水稻常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25%杀虫双水剂15天;50%康宽7天;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1天; 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4天;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7天;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7天;5%甲维盐乳油5天;5%井冈霉素水剂14天;20%三唑磷乳油30天;40%毒死蜱乳油30天;30%苯甲丙环唑微乳剂28天。 蔬菜常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蔬 1、杀菌剂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天,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7天,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4--5天,50%加瑞农 ; 2、杀虫剂 10%氯氰菊酯乳油2--5天,2.5%溴氯菊酯2天,2.5%功夫乳油7天,5%来福灵乳油3天,20%灭扫利乳油3天,20%氰戊菊酯乳油5天, 20%甲氰菊酯乳油3天。 化学农药在有害生物防控中的作用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业生产资料,要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保护农业生产的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在控制有害生物的同时,除使用不当造成对农作物的药害、人畜中毒外,其残留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农产品的残留超标、有害生物抗药性及再猖獗、农田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等等副作用 在农药科学进步的今天,我国政府加强了农药的监督管理,淘汰高贵残留农药,农药的发展正朝着“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方向发展,化学农药在21世纪仍然是控制农业有害生物的重要手段,生物农药、农业转基因抗病、虫、草作物也将得到较快发展。 1、正确认识化学农药在农业有害生物控制中的作用 1.1我国是农业有害生物灾害较严重的国家,据报道,我国主要农业有害生物1648种,其中病害724种、虫害838种,杂草64种、鼠害22种。据统计,在不防治的条件下,平均每年由于有害生物的危害造成粮食减产品15%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