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概要.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1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概述 §3.2 齿轮泵 §3.3 叶片泵 §3.4 柱塞泵 §3.5 液压泵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3.6 液压马达 §3.7 液压泵的选用 第3章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 3.1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概述 3.1.1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容积式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结论: 泵输出流量取决于密封工作腔容积变化的大小 泵输出压力取决于油液排出时所遇到的阻力 可逆性:输入压力油,输出转矩和转速,成为液压马达 3.1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概述 3.1.2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分类 按流量是否可调分类: 定量泵(定量马达) 变量泵(变量马达) 按结构形式分类: 齿轮式 叶片式 柱塞式 3.2 齿轮泵 分类: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 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吸排原理:啮合的轮齿脱开时吸油,轮齿逐渐啮合时排油。 3.2.1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特点:结构简单、紧凑、制造容易、成本低,对油液污染不敏感,工作可靠,维护方便,寿命长,常应用于低压系统。 3.2 齿轮泵 3.2.2 齿轮泵的流量计算 齿轮泵实际输出流量 式中:m——模数; z——齿数; B——齿宽; n——齿轮泵转速; ηv——齿轮泵容积效率。 3.2 齿轮泵 3.2.3 齿轮泵的结构 CB-B型齿轮泵的结构如下图 3.2 齿轮泵 3.2.4 齿轮泵的困油现象 危害:油液发热,轴承负荷升高,产生气穴现象,振动和噪音 措施:开卸荷槽 原因:两对轮齿同时啮合形成的封闭容积将一部分油液困在其中,并且其体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3.2 齿轮泵 3.2.5 齿轮泵的不平衡力及泄漏途径 径向不平衡力: 危害:由高压侧指向低压侧,使齿轮和轴承的负载增加,严重时造成齿顶和泵体接触,产生磨损 措施:缩小压油口 泄漏途径: 齿轮啮合处间隙 泵体内表面与齿顶圆间的径向间隙 齿轮两端面与两侧端盖间的端面轴向间隙:影响最大 3.2 齿轮泵 3.2.6 提高外啮合齿轮泵压力的措施 措施:采用齿轮端面间隙自动补偿的方法来减小端面轴向间隙的泄漏量,提高齿轮泵的工作压力 原理:将压力油引到浮动轴外套,产生液压力,使轴套始终紧贴齿轮端面,以减小泄漏 利用浮动轴套构成的液压补偿装置 : 3.3 叶片泵 3.3.1 单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特点:1.转子受到径向液压不平衡力,又称非平衡式泵 2.改变定子和转子间的偏心量便可改变泵的排量,即变量泵 组成:转子、定子、叶片、配油盘和端盖 3.3 叶片泵 3.3.1 单作用叶片泵——流量计算 特点:1.流量脉动性,泵内叶片越多,流量脉动率越小 2.奇数叶片泵的脉动率小于偶数叶片泵的脉动率,一般为13或15片 单作用叶片泵实际输出流量 式中:B——叶片宽度; e ——转子与定子偏心距; D——定子内径; n ——泵的转速; ηv——泵的容积效率 3.3 叶片泵 3.3.1 单作用叶片泵——外反馈式变量泵的工作原理 外反馈式变量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特点:结构复杂,噪音较大,容积效率和机械效率较定量叶片泵低,但能自动调节流量,减少油液发热 应用:执行元件有快速、慢速和保压阶段时应用 3.3 叶片泵 3.3.2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特点:每转一转,完成两次吸排油,作用在转子上的液压力径向平衡 组成:转子、定子、叶片、配油盘和端盖 3.3 叶片泵 3.3.2 双作用叶片泵——流量计算 特点:瞬时流量脉动性,当叶片数为4的倍数时脉动率小 单作用叶片泵实际输出流量 式中:R、r——分别为定子圆弧部分的长短半径; θ——叶片的倾角 z——叶片数; S——叶片厚。 3.3 叶片泵 3.3.2 双作用叶片泵——YB1型叶片泵 3.4 柱塞泵 特点:加工方便、配合精度高、密封性能好、容积效率高,应用于高压系统 特点:斜盘倾角大小的改变可以改变泵的流量 斜盘倾角方向的改变可以改变泵的吸排方向 3.4.1 轴向柱塞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分类:径向柱塞泵和轴向柱塞泵(斜盘式和斜轴式) 3.4 柱塞泵 3.4.2 轴向柱塞泵的流量计算 轴向柱塞泵的实际输出流量 式中:d——柱塞直径; D——柱塞分布圆直径; γ——斜盘轴线与缸体轴线间的夹角; z——柱塞数。 其余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