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清河光伏35kV配电装置室施工剖析.doc

发布:2017-05-07约字共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电国际清河河滩灰场农业光伏电站项目工程 35kV配电装置室施工方案 施工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东北电力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日 期:2015年11月10日 中电国际清河河滩灰场农业光伏电站项目工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一、概述 1.1 编制依据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 《光伏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795-2012) 《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GB/T50796-2012) 《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GB50794-2012) 《35~110 kV变电站设计规范》(GB50059-2011) 《变电所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457-2012);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9-2006)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07-200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 《光伏发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试行)》(GD 003-201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009年版)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其它国家现行规程、规范和标准。 中电国际清河农业光伏电站项目开发场址位于铁岭市清河区。铁岭市清河区位于辽宁省北部,1984年建区,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和旅游城市。清河区依山傍水,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半丘陵、半平原状。清河区距京哈高速公路12公里、京哈铁路10公里、102国道8公里,一级公路贯通全区。有铁路专用线10公里并与全国铁路线联网。清河区气候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692.3mm,全年光照2350—2700小时。拟建场址位于清河发电原灰场内,属于人工堆积,欠固结。 拟建场地自上而下地层岩性主要为素填土、粉砂、细砂、圆砾等,现详述如下: No1: 素填土:杂色,湿,以粘性土为主,含较多砾石,埋深0~0.9米。 粉砂:灰黑色,湿,松散,含少量粉土,颗粒细致,分布均匀。内摩擦角φ=15°。埋深0.9~9.1米。fak =90~100kPa。 圆砾:黄褐色,湿,中密,颗粒级配较好,磨圆较好,以结晶岩碎块为主。埋深9.1~17米。fak =260~280kPa。 N1=5(1.65-1.95),N2=6(3.15-3.45),N3=6(4.65-4.95),N4=7(6.15-6.45),N5=5(6.65-6.95),N6=17(9.15-9.45) No2: 素填土:杂色,湿,以粘性土为主,含较多砾石,埋深0~1.6米。 粉砂:灰黑色,湿,松散,含少量粉土,颗粒细致,分布均匀。内摩擦角φ=15°。埋深1.6~13.1米。fak =100~110kPa。 圆砾:黄褐色,湿,中密,颗粒级配较好,磨圆较好,以结晶岩碎块为主。埋深13.1~15米。fak =260~280kPa。 N1=7(1.65-1.95),N2=7(3.15-3.45),N3=8(4.65-4.95),N4=8(6.15-6.45),N5=7(6.65-6.95),N6=8(9.15-9.45),N7=6(10.65-10.95) 拟建场址的地下水水位埋深约10.4~12m,地下水类型为潜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表水渗入及径流侧向补给,季节性变化幅度为3.00m。 拟建场址地基土标准冻深为1.40m。 拟建场地抗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分组为第一组。 拟建场址粉砂的冻胀性为弱冻胀。 升压站布置方案 本项目利用原有灰场泵站站址,拆除原有建筑物一栋,在其原有位置上新建一座10kV配电装置室及设备间并新建主变压器基础,更换灰场泵站大门。 改造进站大门为电动伸缩门,设在原灰场泵站大门处,将站内外道路连接,车辆出入方便,满足设备运输和安装的需要。开关场配电装置下铺设碎石;站内栅栏采用1.8m高欧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