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聚碳酸酯的性质和聚合方法.docx

发布:2018-05-16约4.16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聚碳酸酯一.聚碳酸酯的概述聚碳酸酯(PC)是一种无味、无毒、透明的无定形热塑性材料,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链一类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聚碳酸酯可分为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等几大类。 但因制品、加工性能及经济等因素的制约,目前仅有双酚 A 型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投入工业化规模生产和应用。 自从 1958 年聚碳酸酯商业化生产以来,其种类和用途两方面的研发均获得了巨大进展,因此其作为一种主要的热塑性工程塑料而广泛进入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聚碳酸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突出的抗冲击能力,耐蠕变,尺寸稳定性好,耐热、吸水率低、无毒、介电性能优良,被广泛用于电子电气、电动工具、交通运输、汽车、机械、仪表、建筑、信息存储、光学材料、医疗器械、体育用品、民用制品、保安、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等领域,是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产品,也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 预测我国聚碳酸酯市场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 10.2%,至 2010 年工程塑料需求量将接近 400 万 t。 聚碳酸酯产量年增长能达到 9%,销售量年增长将达10%。1.聚碳酸酯的化学性质聚碳酸酯(PC)是碳酸的聚酯类,碳酸本身并不稳定,但其衍生物(如光气,尿素,碳酸盐,碳酸酯)都有一定稳定性。按醇结构的不同,可将聚碳酸酯分成脂族和芳族两类。脂族聚碳酸酯。如聚亚乙基碳酸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及其共聚物,熔点和玻璃化温度低,强度差,不能用作结构材料;但利用其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的特性,可在药物缓释放载体,手术缝合线,骨骼支撑材料等方面获得应用。聚碳酸酯耐弱酸,耐弱碱,耐中性油。聚碳酸酯不耐紫外光,不耐强碱。PC是一种线型碳酸聚酯,分子中碳酸基团与另一些基团交替排列,这些基团可以是芳香族,可以是脂肪族,也可两者皆有。双酚A型PC是最重要的工业产品。PC是几乎无色的玻璃态的无定形聚合物,有很好的光学性。PC高分子量树脂有很高的韧性,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为600~900J/m,未填充牌号的热变形温度大约为130°C ,玻璃纤维增强后可使这个数值增加10°C。PC的弯曲模量可达2400MPa以上,树脂可加工制成大的刚性制品。低于100°C 时,在负载下的蠕变率很低。PC耐水解性差,不能用于重复经受高压蒸汽的制品。PC主要性能缺陷是耐水解稳定性不够高,对缺口敏感,耐有机化学品性,耐刮痕性较差,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中会发黄。和其他树脂一样,PC容易受某些有机溶剂的浸浊。PC材料具有阻燃性,耐磨。抗氧化性。图1:聚碳酸酯颗粒2.聚碳酸酯的物理性质密度:1.18-1.22 g/cm^3 线膨胀率:3.8×10^-5 cm/°C 热变形温度:135°C 低温-45°C聚碳酸酯无色透明,耐热,抗冲击,阻燃BI级,在普通使用温度内都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同性能接近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比,聚碳酸酯的耐冲击性能好,折射率高,加工性能好,不需要添加剂就具有UL94 V-0级阻燃性能。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对聚碳酸酯价格较低,并可通过本体聚合的方法生产大型的器件。聚碳酸酯的耐磨性差。一些用于易磨损用途的聚碳酸酯器件需要对表面进行特殊处理。3.聚碳酸酯的主要性能1、机械性能:强度高、耐疲劳性、尺寸稳定、蠕变也小(高温条件下也极少有变化);2、耐热老化性:增强后的UL温度指数达120~140℃(户外长期老化性也很好);3、耐溶剂性:无应力开裂;4、对水稳定性:遇水易分解(高温、高湿环境下使用需谨慎);5、电气性能:(1) 绝缘性能:优良(潮湿、高温也能保持电性能稳定,是制造电子、电气零件的理想材料);(2) 介电系数:3.0-3.2;(3) 耐电弧性:120s;6、成型加工性:普通设备注塑或挤塑。由于结晶速度快,流动性好,模具温度也比其他工程塑料要求低。在加工薄壁制件时,仅需几秒钟,对大部件也只要40-60s即可。二.聚碳酸酯的合成方法(合成原料合成机理)1. 直接光气法将原料光气和双酌A在碱性水溶液和二氯甲焼的混合溶液中进行界面缩聚反应,得到的PC溶液再经过一系列后续的精制过程,包括冼漆、沉淀、干燥等工序最终得到聚碳酸酯产品。反应在不相溶的两项界面上在常温条件下进行的,过程是不互逆不平衡的。可以制的质量很高的树脂。这个生产工艺是非常成熟的,该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反应温和,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而且对生产设备的要求很低,得到的产品性能却非常好,质量很好,在如此的生产成本下,得到具有其高透明性的产品,所以该方法是世界上大多数厂家釆用的方法。但是该方法却对环境有非常严重的污染风险,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光气是剧毒气体,而且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氧化物,对环境具有很大的威胁。在如今全世界绿色环保节约的大形势下,这样的方法受到了很多的限制,于是非常多的高级实验室都致力于发展绿色环保的聚碳酸酯合成方法。2. 间接光气法该法是酯交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