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部分第一章第4课时地球的圈层结构(免费阅读).ppt

发布:2016-12-31约3.73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该地可能位于 (  ) A.40°N,116°E B.30°N,90°E C.南极点 D.纬度0°,经度180° 解析:此处地壳较薄,说明位于大洋,结合选项A是华北平原,B是青藏高原,C是南极点,D位于太平洋上,故选D。 答案:D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 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 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4~6题。 4.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5.B圈层是一个 (  ) 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6.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  )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 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 多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地球圈层可分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其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即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结合图示A、B、C及与大气圈的位置可判断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由于生物圈是生命存在的主要场所,故可称之为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答案:4.D 5.B 6.D * ? 【考纲下载】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考情上线】   本部分内容是新课标新增考点,近几年除上海市高考命题中涉及,其他省市在高考中很少体现。因其为新增考点,今后会在高考中出现。以地下矿藏勘探为背景材料考查地震波、地球内部圈层等知识的可能性较大。 1.两种地震波的比较 地震波 质点振动 方向 传播 速度 能通过 的介质 在莫霍界面 下的变化 在古登堡界 面下的变化 纵波 (P波) 与波传播 方向一致 快 固、液、 气三态 波速明显 增加 波速突然 下降 横波 (S波) 与波传播 方向垂直 慢 固态 波速明显 增加 消失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地球内部圈 层构造 不连续界面 (圈层界线) 深度(千米) 地震波的 速度变化 主要特征 地壳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17 (全球平均) 900 2 900 (纵波和横 波速度明显 加快) (纵波速度 突然减慢, 横波消失) ①由岩石组成 ②厚度不均,大洋 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地幔 上地幔 下地幔 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 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 发源地;软流层以上 的地幔部分由岩石构成 地核 外核 内核 温度、压力、密度都 很大 地壳与岩石圈 厚度 范围 联系 地壳 平均17千米 地表至 莫霍界面 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还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岩石圈 70~100千米 地表至软流层 ? 图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组成特点 1.读地球内部的结构图,回答(1)~(3)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 是    ,A和B+C是    , D是    ,C+D+E是    的 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是    。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 解析:从图上看,A、B所在的圈层是地壳,因为从深度上看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应是地壳的范围。C+D+E是地幔的一部分,其中C是上地幔顶部,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A、B、C共同构成了岩石圈;D是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F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即莫霍界面,地震波在经过此不连续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 答案:(1)地壳 岩石圈 软流层 上地幔 (2)莫霍界面 (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1.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