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xzzzz111常用材料的热处理工艺解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正火? 正火温度 将工件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工艺名称 作用 应用范围 正火 正火后硬度略高于退火,韧性也较好,可作为切削加工的预处理; 低碳钢 可代替调质处理作为最后热处理,也可作为用感应加热方法进行表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 中碳钢 可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以保证球化退火时渗碳体全部球粒化; 过共析钢球化退火前进行一次正火 正火的应用范围 淬火? 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各种淬火方法示意图 1—单液淬火法 2—双液淬火法 3—分级淬火法 4—等温淬火法 盐浴炉 淬火的目的 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 水淬 油淬 球磨机衬板采用热稳定性能好的专用双介质淬火剂为介质,使产品达到高强度、高硬度和高韧性的配合,以满足了耐磨损的工艺要求 回火? 是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Ac1)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回火一般紧接着淬火进行,其目的是: (a)消除工件淬火时产生的残留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 (b)调整工件的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达到使用性能求; (c)稳定组织与尺寸,保证精度; (d)改善和提高加工性能。 回火是工件获得所需性能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通过淬火和回火的相配合,才可以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回火 按回火温度范围,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 类别 工艺特点 目的 力学性能 应用范围 低温回火 回火温度150~250℃ 保持淬火工件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淬火残留应力和脆性。回火后得到回火马氏体。 58~64HRC,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刃具、量具、模具、滚动轴承、渗碳及表面淬火的零件等。 中温回火 回火温度350~500℃ 得到较高的弹性和屈服点,适当的韧性。回火后得到回火屈氏体 35~50HRC,较高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一定的韧性。 弹簧、锻模、冲击工具等。 高温回火 回火温度500~650℃, 淬火+高温回火-调质处理 得到强度、塑性和韧性都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回火后得到回火索氏体。 200~350HBS,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用于各种较重要的受力结构件,如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零件等。 回火可提高螺栓和轴的强度以及韧性和塑性 回火可释放卷簧过程中造成的残余应力 回火可提高钻头的韧性和刚度 表面热处理 表面淬火 是指在不改变钢的化学成分及心部组织情况下,利用快速加热将表层奥氏体化后进行淬火以强化零件表面的热处理方法。 表面淬火目的: ① 使表面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极限; ② 心部在保持一定的强度、硬度的条件下,具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即表硬里韧。 适用于:承受弯曲、扭转、摩擦和冲击的零件。 表面淬火分类: 感应加热、火焰加热、电接触加热; UW-自动化工程部 UW-自动化工程部 UW-自动化工程部 UW-自动化工程部 UW-自动化工程部 UW-自动化工程部 UW-自动化工程部 UW-自动化工程部 UW-自动化工程部 UW-自动化工程部 * * 金属材料工程 孙 晶 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的组织结构,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实际中的应用实例 齿轮采用正确的热处理工艺,可使寿命比不经热处理的齿轮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 齿轮淬火 碳钢或铬钢锯条采用退火后加工成型,再淬火+低温回火等一系列热处理方式不但可以增强锯条的刚度还能增加韧性以及耐磨性和刀刃的锋利性。 刀经过淬火+回火后提高其硬度,耐磨性和刀刃的锋利性。 军刀 二. 热处理的分类及工艺特点 热处理的分类 按工艺分 按在零件加工中的地位和作用分 下料 锻造 预备热处理 机加 最终热处理 精加 退火? 将钢加热至适当温度保温,然后缓慢冷却 (炉冷) 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的目的 使经过铸造、锻轧、焊接或切削加工的材料或工件软化,改善塑性和韧性,使化学成分均匀化,去除残余应力,或得到预期的性能。 普通热处理 降低硬度,提高塑性,便于切削加工 消除内应力,提高组织和成分的均匀化 细化晶粒、为后续的热处理做组织准备 完全退火 等温退火 球化退火 扩散退火 去应力 退火 再结晶 退火 退火的种类 有哪些? 完全退火 将工件加热到Ac3+30-50℃,保温后随炉冷 却到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