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学案.ppt

发布:2017-04-14约4.26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阴阳学说 本节主要内容: 一、阴阳及阴阳学说的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阴阳及阴阳学说的概念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简单地说,阴阳学说就是研究阴阳的概念、发生、特性、关系及其应用的一门知识体系。 ; 来自于对太阳的观察。; 阳古体为陽,阴古体为陰。 故《说文》曰:“阳,高,明也;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 阴阳起源于《易经》的八卦和六十四卦 西周的晚期,人们已用阴阳的矛盾运动来解释节气,地震等多种自然现象。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之际的《皇帝内经》,引用阴阳学说来阐释医学中的诸多问题,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使阴阳学说与医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医学的阴阳学说。;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自然界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的属性,也可表示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所以,任何事物都不可随意分阴阳,必须按照阴阳所特有的属性来一分为二才是阴阳。 阴阳是有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三)阴阳的特性 1、相关性: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有内 在的联系 2、普遍性: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客观事物 3、相对性:可再分,可转换,可改变 4、规律性 ; ; 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消长平衡 阴阳相互转化 ;(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1、概念: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相互关联的阴阳双方彼此间存在着相互抑制、相互排斥和相互约束的关系。 阴与阳之间的这种相互对立制约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因而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促进事物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2、举例: (1)自然界:四时温热寒凉的循环往复。春、夏、秋、冬四季有温、热、凉、寒的气候变化,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的温热之气的缘故。 (2)医学:人体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是阴阳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结果。 如人体中昼夜寤寐兴奋抑制的交替。; 如果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关系失调,动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则标志着疾病的产生。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亢盛,则过度制约另一方而致其不足,称为“制约太过”。 阴↑→阳↓,阴胜则阳病; 阳↑→阴↓,阳胜则阴病。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虚弱,无力抑制另一方而致其相对偏盛,称为“制约不及”。 阴↓→阳↑,阴虚则阳亢(相对); 阳↓→阴↑,阳虚则阴盛(相对)。; (二)阴阳的互根互用 1、概念:(1)阴阳互根,是指阴阳双方互为根据、互为前提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任何一方都是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如明与暗、上与下、寒与热等。 (2)阴阳互用,是指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会出现相互促进、相互资助的关系。如精与气、兴奋与抑制等。 阴阳的互根互用还包含阴阳互藏; (3)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含有阴与阳两种属性不同的成分,属阳的事物含有阴性成分,属阴的事物也寓有属阳的成分。 ; 2、应用:阴阳学说运用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广泛地用来阐释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和人体的生命活动。 (1)自然界:云雨的转化。 天气―云 阳受阴冷凝而降 阴受阳蒸腾而升 地气―水 自然界,春夏阳气生而渐旺,阴气也随之增长,天气虽热而雨水增多;秋冬阳气衰而渐少,阴气随之潜藏,天气虽寒而降水较少。如此维持自然界气候的相对稳定。 沙漠中雨水少 ; (2)医学:如人体气血之间,气属阳,血属阴,气血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依存、互相助长关系。; 人体物质与功能之间。 如果人体阴阳之间的互资互用关系失常,就会出现“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的病理变化。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阴和阳之间的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甚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亡阴、亡阳)而死亡。 ; (三)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