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长途光缆干线工程设备安装设计详解.ppt

发布:2017-04-03约4.16千字共6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长途光缆干线工程设备 安装设计 刘 涛 2005年4月 设备安装设计内容 系统传输制式 系统传输容量及通路组织安排 局站设置 设备安装位置及其安装设计 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所必需的辅助设备设计 工程投资 系统传输指标 设备安装设计依据 主管部门或设计委托单位下达的设计任务书或委托书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 国家颁发的概预算定额 信息产业部颁发的概预算编制办法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我院制订的有关规章制度 工程订货合同 设备供应商提供的设备资料 国家和企业发展规划 设备安装设计人员的要求 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熟练地使用一门外语和计算机 具有扎实的数字通信和光通信的基础知识,及时跟踪数字通信的最新发展,在工作中灵活地加以应用 具有比较宽的知识面 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设备安装设计过程 项目建议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 初步设计 施工图设计 施工配合 其他工作 国内长途光缆干线现状 网络结构 传输技术 光纤 长途光缆干线网络结构 最早为点到点线性结构 2000年后逐步变为环网结构 现在逐步向网状网结构发展 长途光缆干线采用的传输技术 SDH技术:早期使用622Mb/s,大量使用2.5Gb/s,结合WDM技术使用10Gb/s WDM技术:早期使用4?2.5Gb/s,逐步使用16×2.5Gb/s,大量使用32×10Gb/s 长途光缆干线使用的光纤 主要采用G.652和G.655,很少采用G.653 G.652光纤的主要特点 1983年开始商用 已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具有1550nm和1310nm两个窗口 零色散点位于1310nm窗口 最小衰减位于1550nm窗口 影响今后开放超高速率传输系统原因是1550nm处的色散系数过大 G.655光纤的主要特点 1993年开始商用 技术上已完全成熟,开始大规模商用 在1530~1565nm区域内色散绝对值为1.0~6.0ps/nm 克服了G.652光纤在1550nm区域内色散过大的缺点 同时基本解决了开放DWDM系统光纤非线性问题 ITU-TG.652建议的新发展 ITU-T 2003年版建议将G.652光纤由三类,变为四类,即除了G.652A、G.652B和G.652C外,增加了G.652D,以适应不同的应用 目前G.652光纤特性 G.652A光纤基本上与原来的G.652光纤特性相一致,适用于最高传输速率为2.5Gbit/s的系统,但部分指标有所提高 G.652B光纤适用于最高传输速率为10Gbit/s系统,技术指标除G.652A外,增加了偏振模色散(PMD)指标 G.652C/G.652D光纤主要特性 色散和截止波长在1310nm窗口优化 1310~1625nm频谱范围内衰耗值≤0.4dB/km 1383nm波长处的平均值≤所规定的1310nm衰耗值 G.652C在1625nm处宏弯衰耗值≤0.5dB, G.652D在1550nm和1625nm处宏弯衰耗值≤0.5dB 最大成缆的PMDQ G.652C ≤ 0.50dB/km , G.652D≤ 0.20dB/km 对光网络的新要求 必须能够支持数据业务传送 必须能够动态分配带宽 必须能够有效地进行路由选择 能够准确地检测网络或链路故障及性能劣化,进行迅速的恢复 使业务网的逻辑拓扑与传送网物理拓扑无关 现有长途网发展方向 网络结构向网状网发展 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采用ULH DWDM 技术 引入ASON技术,特别是控制平面技术 关键在于快速向用户提供基于SLA的业务 实现端到端业务调度和质量监测 网状网的优点 支持多种保护和恢复方式 可以根据用户业务等级提供传送业务 网络资源利用率较高 不受节点瓶颈和多重失效问题的影响 网络生存性较高 可扩展性较强,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灵活增加节点 网状网的优点 扩容升级灵活,可以分断面进行扩容 容易实现端到端的电路调度和保护,可快速提供各种业务 实现ASON的必由之路 LH DWDM 技术优点 简化了网络结构,便于提供端到端传送业务 提高了经济效益 提供了更强的组网和保护能力 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和运维功能 具有灵活的升级扩容能力 LH DWDM 关键技术 前向误码校验(FEC)技术 喇曼放大技术 遥泵技术 色散补偿和色散斜率补偿技术 光纤非线性效应及其抑制技术 码型调制技术 Raman放大器技术 光纤喇曼放大器是把一定波长的光能泵入光纤线路,只要光功率足够强,光纤的喇曼效应会使光纤中传输的光信号得到放大。与EDFA相比,由于光纤本身就是放大器,因此,输入光纤的光功率可以大大减少,进而减少光纤非线性的劣化影响;如果将光纤喇曼放大器与EDFA配合使用,可以得到平坦的增益带宽。此外,光纤喇曼放大器可在光纤的任意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