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分析.doc

发布:2017-01-07约1.71万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1建筑的构造组成 建筑的物质实体可分为基础、墙和柱、楼盖层和地坪层、饰面装修、楼梯和电梯、屋盖、门窗等。 基础:基础是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递给地基。 墙和柱:承重或者不承重,起围合作用 楼盖层和地坪层:提供使用者在建筑物中活动所需要的各种平面,产生荷载 饰面装饰:其主要作用是美化建筑表面、保护结构构件、改善建筑物理性能。 楼梯和电梯:建筑物上下楼层之间联系的交通枢纽 屋盖:承受由于雨雪或屋面上人所引起的荷载并主要起围护作用 门窗 门(围护构件):开闭室内外空间并通行或阻隔人流。 窗(围护构件):采光和通风。 1.2建筑的类型 宏观上分为:民用建筑 工业建筑(从事工业生产和生产服务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机械设备要求而设计) 农业建筑(供农牧业生产和加工用的建筑) 1.2.1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 (1)居住建筑(2)公共建筑 1.2.2按建筑的修建量和规模大小分类 (1)大量性建筑(2)大型性建筑 1.2.2按建筑的层数分类 低层建筑 多层建筑 高层建筑 1.2.4按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分类 (一二三四级) 耐火极限:从受火作用时期,到失去支持能力,完整性被破坏,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时间段,用小时计。 燃烧性能: 耐久年限:一级 大于100年 重要高层 二级 50—100年 一般性建筑 三级 25—50年 次要建筑 四级 小于15年 临时性建筑 1.2.5按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分类 一类建筑(5年),二类建筑(25年),三类建筑(50年),四类建筑(100年) 1.3.1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1)外界环境的影响 (2)使用者的需求 (3)建筑技术条件 (4)建筑经济因素 1.3.2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1)坚固使用 (2)技术适宜 (3)经济合理 (4)美观大方 1.4.1模数 定义: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尺寸协调中的增值单位。 作用:建筑构件配置达到标准化,系列化,商品化,通用性,互换性 1.4..2基本模数 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数值规定为100mm,符号为M,即1M=100mm 1.4.3导出模数 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扩大模数,指基本模数的整倍数 分模数:基本模数除以整数 1.4.4模数数列 定义:模数数列是以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为基础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 作用:减少尺寸的范围,但又应使尺寸的叠加和分割有较大的灵活性。 1.4.5模数协调 (2)定位轴线:确定主要结构位置关系的线 (3)标志尺寸与构造尺寸的关系 1、标志尺寸:用以标注建筑定位轴线、定位线之间的距离(如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层高等),以及标注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之间的尺寸、标注建筑制品、设备等界限之间的尺寸。 2、构造尺寸:指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等的设计尺寸。 标志尺寸—缝隙尺寸=构造尺寸 实际尺寸±公差尺寸=构造尺寸 3实际尺寸:指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等生产制作后的尺寸。 2.1墙体的类型及设计要求 2.1.1墙体类型 1)按所处位置及方向 按所处位置分为:外墙、内墙 外墙: 位于房屋的四周 外墙作用:抵抗大气侵袭,保证内部空间舒适 内墙: 位于房屋内部 按布置方向分为:纵墙、横墙 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纵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横墙 内墙作用:分隔内部空间 2)按受力情况 按结构竖向的受力情况分为:承重墙、非承重墙 承重墙: 直接承受楼板及屋顶传下来的荷载 非承重墙: 不承受外来荷载 在砖混结构中,非承重墙可分为:自承重墙和隔墙 自承重墙:仅承受自身重量,并把自重传递给基础 隔墙:把自重传递给楼板层或附加小梁 在框架结构中,非承重墙可分为:填充墙和幕墙 3)按材料及构造方式分类 按墙体的构造方式分为:实体墙、空心墙、组合墙 4)按施工方法分类 按施工方法分为:块材墙、板筑墙、板材墙 2.1.2墙体设计要求 墙体除了满足结构方面的要求外,作为维护构件还应具有保温、隔声、隔热、防火、防潮等功能需求。 结构方面要求 1)结构布置方案 砖混结构布置方案,通常有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双向承重、局部框架承重(半框架承重) 墙体承载力和稳定性 功能方面要求 (1)保温与隔热要求 通过对材料的选择 一.增加外墙厚度(用途:一般墙)、二.选用空隙率高、密度小的材料做外墙(用途:框架填充墙)三.采用多种材料的组合墙(用途:高标准建筑) 2.防止外墙出现凝结水 设置蒸汽隔离层 3.防止外墙出现空气渗漏 4.采用具有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