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内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面质量管理内容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认识世界制造的发展格局;
● 学会区分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
● 认识合理的企业组织构成;
● 掌握质量改进的四个理念。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与实施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搞好质量、让客户满意为目的管理体系,其内容和实施方法包含标准化、计量化、流程化与信息化、组织化、质量教育、量化、质量改进、质量成本分析、质量缺陷分析、设备管理和物料管理十一个方面。
一、标准化
标准化是野蛮制造的克星,是管理不稳定质量的不可或缺的准则。
1.世界制造的发展格局
世界制造的发展分为三个格局,一是野蛮制造,二是标准制造,三是精益制造。任何国家企业的制造模式都是从野蛮开始,逐步升级和进化。与之伴随的是相应的管理模式,野蛮制造依托的是经验管理,标准制造依托模式化管理,而精益制造依托精细化管理。
野蛮制造——经验管理
目前,中国大多数制造业都属于野蛮制造时期。野蛮制造是任何国家企业发展都必须经历的过程,美国企业的野蛮制造持续了一百多年,日本企业持续了七八十年,中国企业真正进入改革开放、进入市场经济只有三十年,还处于企业管理历程中的幼儿阶段,野蛮制造是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阶段。
野蛮制造依托经验管理而存在。经验管理好比春秋时期“师傅带徒弟”的管理方式,其中有一个行业潜规则,那就是师傅不会对徒弟倾囊传授,而是留一手,以防徒弟造反。
很多影视剧都有这样的情节,身怀绝技的武林前辈只有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才会将自己隐藏的“最后一招”传授给弟子。于是,师傅的绝技每传一代就少一点,代代相传后精髓就消失不见了。虽然这只是一个笑话,却说明一个问题——经验管理不能持久,野蛮制造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标准制造——模式化管理
依托经验管理的野蛮制造是一种存在很大弊端的模式,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进行升级和改造。
野蛮制造的升级目标就是标准制造,它依托的管理模式是规范化管理,也被称为模式化管理。标准制造要求一切靠标准、靠模式,500强企业走向世界开工厂、开店,依靠的就是模式。因为模式可以克隆,这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精益制造——精细化管理
野蛮制造的发展方向是标准制造,但是标准制造也不是终结,标准制造的发展方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制造——精益制造。
精益制造依托的是精细化管理。没有精细,就没有精益,精细是精益制造的精髓。
2.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工作是管理不稳定质量的不可或缺的准则。每次一有问题或不正常现象发生,管理人员须先加以调查,确定原因,再决定修正现行标准或实行新标准,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标准化已成为现场改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日常改善的基准。如图1所示,企业生产要紧紧围绕六个要素,除了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境之外,还要加上信息要素。
图1 企业标准化工作要素
制造现场工作标准的制定出来后,还要注意对员工进行工作标准的教育,注重工作标准的应用,明确标准化作业程序,才可以提高总体效率。在标准的建立当中,尽量要达到简单化,越简单,就越科学。
要点提示
标准化工作要素:
① 人员;
② 机器;
③ 材料;
④ 环境;
⑤ 方法;
⑥ 信息。
二、计量化
计量化就是利用数据化帮助顾客。
所谓数据化,就是尽量将事情用数值表示,这是管理偶发不稳定事件的最有效的办法。数据化需要的数据是通过汇总、分析检验日报和检验报表得来的。检验日报是企业获得数据的重要来源,检验日报中断则可能造成信息判断失误。企业对待检验日报的正确方法应该是:检验员下班前将其交付公司品管部门,由品管经理进行质量分析,找出重复质量问题的原因。
检验员在检验过程中,要学会区分严重质量问题和轻微质量问题,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措施,收集的数据才会更加准确真实。
1.严重质量问题
严重质量问题是致命的质量问题,当检验员发现严重质量问题时,最正确的做法是填写三张报表。
第一张报表
第一张报表要交给班组长。
检验员不是员工的上级,不能直接命令员工,因此检验员需要将发现的严重质量问题上交给员工的上级——班组长,让班长命令员工停止工作。也正因为如此,检验员在企业中经常遭到员工的排斥。
第二张报表
第二张报表要交给品管经理。
品管经理接到报表后立即进行现场分析,找到造成问题的原因,并责令相关部门马上整改。
第三张报表
第三个报表要交给跟单员。
通常检验员将质量问题提交相关人员后,会出现停滞不前、一拖再拖的现象,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将报表交给跟单员可以起到催促的作用。
跟单员是流程中“催命鬼”式的鲶鱼。在企业中,跟单员经常和员工说类似“这个单子不能再拖了,我给你们20分钟时间,抓紧改善整改,超过20分钟我就处罚你”的话,就像抽在员工身上的鞭子,因此跟单员是解决交货迟缓的最有力的人员。
跟单员可以改善车间主任和生产经理的关系。通常订单出现问题时,跟单员就会处罚车间主任,车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