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核医学科辐射防护.ppt

发布:2017-06-08约3.14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临床核医学的放射防护与评价;目 录;原子核物理基础知识;4、原子核的衰变方式 α衰变: 释放α射线 β衰变:释放β射线,常见核素: 131I 、89Sr、32P。 正电子衰变:发生湮没辐射,产生方向相反的双γ光子(511keV)。常用 核素:18F γ衰变: 释放γ射线。常用核素:99mTc、 131I 电子俘获:释放特征X线、 γ射线、内转换电子和俄歇电子。125I ;原子核物理基础知识;辐射剂量学概念;辐射剂量学概念; 核医学辐射防护;1、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分级和分区 根据所操作的放射性核素的权重活度大小将工作场所分为三级。见下表 ; 权重活度(等效操作量)等于计划的日最大操作活度乘以核素毒性权重系数所得的积除以操作性质修正系数所得的商。 即权重活度=计划的日最大操作活度×核素毒性权重系数/操作性质修正系数。; 依据管理的需要将核医学工作场所分为三区,即控制区、监督区和非限制区。 控制区: 在其中连续工作的人员一年内受到照射剂量可能超过年限制3/10的区域。如分药室、治疗病人床位等。 监督区:在其中连续工作的人员一年内受到照射剂量一般不超过年限制3/10的区域。 候诊病人床位、注射候诊室等。 非限制区:在其中连续工作的人员一年内受到照射剂量一般不超过年限制1/10的区域,如工作人员办公室、电梯、走廊等。;核素名称;装置类别;(二)核医学工作人员的防护 核医学工作人员在受到外照射辐射危害的同时,由于放射性核素的表面污染或挥发及其他原因,有可能把放射性核素摄入体内,造成内辐射危害。因此,核医学工作人员受到的照射既有外照射,可能也有内照射。对外照射的防护依然根据时间、距离和屏蔽防护的三种基本方法减少受照剂量。对内照射的防护一方面要按操作制度认真操作,防止或减少放射性污染,另一方面要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避免或减少放射性核素摄入体内。;1.内外照射危害的来源 (1)外照射危害来源 核医学工作人员在操作放射性核素时会受到γ射线的外照射或由放射性污染引起的外照射。 放射性药物准备时受照包括开瓶、分装、装柱、洗涤、测量等过程。 给患者药物时受照 包括分药、注射等过程。 来自用药后患者的照射包括对患者的测量和护理等过程。 ;(2)内照射危害来源 内照射来源于直接摄入和由于污染引起的间接摄入的放射性核素。核医学工作人员进行放射性核素操作时,尽管十分小心,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使放射性液体洒落、气体泄漏造成工作台面、地面、设备表面的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一般发生在放射性核素的开瓶、分装、给药、注射和制作敷贴器等过程。特别是对于具有挥发性的131I,在隔离不完备的情况下操作,容易污染空气,继而被吸附于固体表面上,造成表面污染。;2.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 (1)屏蔽防护 各种放射性药品的操作应在有屏蔽的情况下进行。并根据放射性核素发射的射线的种类、能量选择合适的屏蔽材料。如γ射线用铅或铅玻璃防护,β射线用有机玻璃防护。在选择具体屏蔽防护用品时还要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同时要考虑方便操作。否则,给操作带来麻烦,延长操作时间,可使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增加。;(2)距离防护 距离增加1倍,可使受照剂量减至1/4。所以操作时尽可能增大与放射源的距离。比如,开瓶时使用长桶开瓶器;分装时采用远距离移液管;注射时采用长的注射筒等。 (3)时间防护 受照剂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所以,迅速准确地操作和检查,缩短接触放射性核素和患者的时间,将会减少受照剂量。这就要求操作者要技术熟练、情绪镇定、物品准备齐全、操作迅速准确、并尽量采用较先进、快速的检查方法。;(4)控制污染 ①污染的限制 操作放射性物质难免发生污染,因此要把它们限制在一定的区域,与办公室、休息室、资料室、仓库等非放射性房间分开。即采取三区制原则(分为控制区、监督区和非限制区),各区内的使用物品不能互相换用。 放射性核素的分装和制备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尤其是使用气态放射性核素133Xe,85Kr和具有挥发性的131I时。 已被污染或疑被污染的用具要专门收集,单独保存在指定的地方。;②隔离 操作时要穿隔离衣或在普通白大衣外面加袖套和围裙,带橡皮手套、口罩、帽子,穿专用鞋,防止污染日常衣物和头发以及吸收放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