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本技能操作讲解.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心肺复苏评分标准
项目 总分 内容要求 分值 实得分 扣分原因 素质
标准 10 态度认真、严肃。 3 动作迅速、敏捷。 7 步骤 10 判断病人意识,确认心跳停止,立即呼救,下口头医嘱。
? 1.迅速判断病人意识:呼叫病人,轻拍病人肩部。(5秒);
?2.判断病人颈动脉搏动(10秒);
?3.“颈动脉无波动!”,确认病人心跳停止,立即呼救:“快来人呀!准备抢救!”(2秒);
?4.下口头医嘱:拿除颤仪,测血压,建立静脉通道(3秒)。 10 操
作
程
序
与
步
骤
60 准备胸外按压(5秒)。
?1.迅速将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或胸下垫胸外按压板)。?
2.立即解开病人衣领、腰带。 5 立即胸外按压30次(18秒)。
1.立即进行胸外按压30次,抢救者将一手掌根部按在病人胸骨下1/3,双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十指交叉,手指不触及胸壁。?
2.最好呈跪姿,双轴关节伸直,借臂、肩和上半身体重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
3.按压频率大于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比例1:1。
4.按压幅度至少5cm,而后迅速放松,反复进行,放松时手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 10 清理口、鼻腔,开放气道,(10秒)人工呼吸2次(10秒)后,再次进行胸外按压。
?1.按压之后,将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鼻腔分泌物,取下假牙。?
2.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实施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或应用简易呼吸器)。
仰头抬颏法要点:一手的小鱼际(手掌外侧缘)部位置于患者的前额,另一手指、中指置于下颏将下颌骨上提,使下颌角与耳垂的连线和地面垂直。? 7 3. 口对口人工呼吸,要点:垫纱布在口上,抢救者以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鼻孔,吸一口气,屏气,双唇包绕病人口部形成封闭腔,用力吹气,吹气时间1-1.5秒,吹气量500-600ml,用眼睛余光观察病人胸廓是否抬起;注意观察胸廓复原情况,人工呼吸2次后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10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
共进行5个循环(余下的四个循环约在2分钟内进行)。 8 判断抢救成功:
1.抢救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的自主呼吸及心跳是否恢复。?
2抢救成功指征:口述患者复苏指征:(10秒)?
瞳孔:散大的瞳孔开始回缩。?
面色:由紫绀变红润。
大动脉:颈动脉可以摸到搏动。
?上肢收缩压:60mmHg?
神志:眼球活动,对光反射出现,手脚活动。?
呼吸:自主呼吸出现。 5 抢救成功,协助病人取合适卧位,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进一步生命支持。(10秒)?
维持稳定:?
血压:升压药,口述2-3种药物名称(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阿托品,多巴胺);
呼吸:呼吸兴奋剂,口述2种药物名称(可拉明,洛贝林);
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③心电监护,血氧监护;
④呼吸机,给氧;
⑤减轻肺脑水肿;
⑥对症治疗。 10 1.急救意识强。
2.操作熟练、规范。
3.病人无不良反应。
4.时间每超过1分钟扣2分。 5 提
问 20 1、 10 2、 10
现场心肺复苏术
1.现场心肺复苏术的适应症:
⑴ 呼吸骤停。
⑵ 心脏骤停。
2.现场心肺复苏术的禁忌症:
⑴ 胸壁开放性损伤。
⑵ 多发性肋骨骨折。
⑶ 存在明确的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且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
⑷ 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
3.人工呼吸的注意事项:
⑴ 口对口呼吸时可先垫上一层薄的织物,或专用面罩。
⑵ 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大于1200ml可造成胃大量充气。
⑶ 吹气时暂停按压心脏。
⑷ 儿童吹气量需视年龄不同而异,以胸廓上抬为准。
⑸ 每按压胸部30次后,吹气两口,即30:2。
⑹ 有脉搏无呼吸者,每5秒吹气一口(10~12次/分)。
⑺ 亦可用口对口呼吸专用面罩,或用简易呼吸机代替口对口呼吸。
⑻ 在做口对口呼吸前,应先查明口腔中有无血液、呕吐物或其他分泌物,若有这些液体应先尽量清除。
4.复苏成功或有效的指标:
⑴ 按压时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8Kpa
⑵ 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
⑶ 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
⑷ 出现自主呼吸。
⑸ 神志逐渐恢复,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抽动,肌张力增加。
5.患者心搏呼吸停止时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⑴ 突然意识丧失。
⑵ 面色苍白或转为紫绀。
⑶ 颈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⑷ 血压测不出。
⑸ 呼吸无或不规则呈抽泣样逐渐缓慢继而停止。
⑹ 双瞳孔散大、四肢抽搐。
6.2010版指南更新了哪些内容?
⑴ 初期复苏改ABC为CAB方案,强调早期胸外按压;
⑵ 强调胸廓充分回弹,保证回心血量;
⑶ 按压深度:成人5cm,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