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和探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和探索
玉门市赤金中学 马国锋
一、创新能力的前提是质疑
人的思维活动起始于问题,有疑问才会去思考。古人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有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观点的动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质疑和探索中产生的。同样陶行知先生对教师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授人一鱼,供其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其终身受用无穷”。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疑,使其会思,则创造无穷。
二、加强实验创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质疑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充分反映了学习中学习兴趣、情感等良好的心理条件对学习的直接影响,只有他们对所学知识具有极大兴趣,才能产生学习探究的动力。才能使他知难而进、肯下工夫、勤于思考,才能有问题可提。否则连问题都很难提出。所以,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质疑能力的提高也有较好的作用,同时也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化学试验就是激趣的关键,化学实验中五彩缤纷的实验现象,极大的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领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从而提示事物的本质,形成对学习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高层次兴趣。比如,在学习CO2 的用途时,课一开始,向学生提问“谁见过灭火器?谁看到使用过?大家知道其中奥秘吗?”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在车站、粮店、棉花收购站、加油库……看到挂在壁上像红水桶的东西。但都不知道其中的奥秘,这就激起了学生积极思维和探知需求。
例:学生探究主要目标灭火器灭火的奥秘。其内容是CO2 气体的发生装置,CO2 产生原理及灭火原理。学生可根据课本中实验方法去完成“CO2 制取、性质及用途”浅层次探究目标。同时,我给出另外一些仪器及药品让学生实验,经过同学们先想、讨论、再试。不一会儿,就想了办法,教室里沸腾起来了…… 探究中学生获得了成功,使他们喜出望外。
三、创设质疑环境,改变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的质疑活动、学习活动主要是靠有意注意来支配的,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意注意时间增加,就必须通过合理设计课堂进度,精心设计思维材料,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情绪中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只有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完成目标的愿望才迫切,注意力才能集中而且持久,并且要给学生充分的质疑时间。俗话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问题研究与探索。同时在实验教学中要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激活”的效应。例如:
在讲解《化学电池》这一节时, 我首先做了演示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请学生代表上讲台,配合多媒体课件分析产生电流的原因,然后激发学生“你对他的分析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大家可以考考他”。顿时,学生们纷纷质疑,台上的学生解答。甚至出现一个答不了众人齐帮忙的可喜局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思想落到实处。同时大家对自制化学电池也信心百倍。此外比较法、发现法等都能将学生带入质疑情景,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尊重个性鼓励超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性的学习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同样的实验,学生选择的方法和途径不同,经历的体验也不同,因而对于实验原理、现象、结论的理解和掌握也会有所不同。在观察、操作、思考上的不同,并不意味着失败。相反,如果我们按部就搬,要求学生、苛求学生,往往会限制其想象力、创造力,而且也会限制学生思路和创新意识。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不要强求学生按照预定“方案”进行学习,不要赶进度过早抛出结论。更不要将学生思维重新纳入自己的设计和期望的轨道。鼓励学生多交流发挥集体智慧,把别人的观点移植到自己的问题上来,就能拓宽创造的路子。
总之,我们至少默认这样的观点,即科学是在推翻自己的假设中前进的。科学是在创新的创造中前进的。所以我们的化学教学就必须以质疑为前提,以兴趣作保证,以实验革新作支架,转变观念将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让学生从接受者变为自主的学习者、研究者、创新者。
邮编:735207 单位:甘肃省玉门市赤金中学 姓名:马国锋
职称:中学二级教师 电话
电子信箱:ymmaguofeng@163.com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