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植物病原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13级植物保护三班三小组.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植物病原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致病机理研究发展;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目录;概述;;水稻细菌性褐条病及其致病细菌;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的发生、危害及其病原物;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的防治;细菌IV型菌毛;细菌菌毛的生理功能;;;细菌菌毛的分类;;IV型菌毛组成结构;细菌IV型菌毛与细菌的游动性的关系;细菌IV型菌毛与生物膜和致病性形成的关系;细菌的VI型分泌系统;细菌的分泌系统和VI型分泌系统的发现;T6SS的结构组成;T6SS结构组成;A.oryzae突变体的构建和回补;pilP基因在A.oryzae上的功能小结;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A.oryzae中icmF和dotU基因的相互作用;A.oryzae RS-1的致病机理研究;;;A.oryzae RS-1的致病机理研究;;芸薹根肿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附);芸薹根肿菌;;激素与芸薹根肿菌致病的关系;;;;;;;
即芸薹根肿菌引起寄主致病是由细胞分裂素及生长素共同作用所致。
二者对寄主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对芸薹根肿菌生活史和致病机理上的认识不足是制约我们采取有效措施防控这一世界性病害的主因,随着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关根肿菌的致病机理的研究应继续拓展,可以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利用蛋白质组学或转录组学等技术揭示根肿菌与植物间互作的关系,这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根肿菌的致病机制,同时也能为防治根肿病提 供一些新的思路。 ;thank you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