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输血科管理制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序号 主 题 内 容 页 号 1 输血科工作制度 5 2 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报告及处理制度 7 3 输血传播疾病(输血后感染)的追踪处理和登记报告制度 8 4 血液入库、储存、运输、发放和输注制度 9 5 血液报废制度 11 6 工作环节查对交接班制度 12 7 差错登记、报告和处理制度 13 8 消毒管理及污物处理制度 14 9 仪器设备使用、管理、保养制度 15 10 量器、衡器管理制度 16 11 血液质量管理制度 17 12 输血前病人血液标本采集、送检和接收登记制度 18 13 输血后血袋回收登记制度 19 14 试剂的认购、入库和领用制度 20 15 受血者输血前感染性疾病检测制度 21 16 临床输血申请及会诊制度 22 17 临床输血前告知制度 23 18 临床用血床前核对制度 24 19 人员培训和技术考核制度 25 20 输血科操作技术规范 26 21 输血科主任职责 28 22 输血科医技人员岗位职责 29 23 临床经治医生职责 30 24 临床护理人员职责 31 25 输血科护士及工人岗位职责 32 26 样品登记、各种记录管理和保存制度 33 27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职业暴露应急制度 34 28 检验报告结果保密制度 35 29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36 30 临床急救用血制度 39 31 门诊输血管理制度 40 32 临床用血管理考核制度 41 33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监控制度 42 34 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43 35 输血不良反应点评制度 45 36 临床医师合理用血评价制度 46 37 输血科输血相容性检测制度 47 38 输血申请登记制度 48 39 血液核对制度 49 40 血液领取、交接制度 50 41 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51 42 输血科质量管理和室内、室间质控制度 52 修 订 页
序号 文件编号 页码 需更改的内容 更改内容 批准人 批准日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输血科工作制度
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输血科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保存10年。
按A、B、O、AB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并有明显标识。
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 )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
申请输血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
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输血科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9 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应ABO血型同型输注。
首次配、备血或遇有下列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1)交叉配血不合时;(2)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收多次输血者。
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报告及处理制度
临床用血科室在输血时要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
若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临床输血完毕后每一个输血病例均应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详细记录输血不良反应情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