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综放面科技成果.doc

发布:2017-03-22约6.3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绪 论 郑煤集团公司裴沟煤矿于1966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目前,矿井生产能力达210万吨/年。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混合式,副井和深部立井为进风井,中央风井、陈沟风井为回风井,分别服务于32采区和34采区。矿井瓦斯分布不均,大致呈条带状分布,瓦斯等级鉴定为高瓦斯矿井,“三软”不稳定厚煤层,煤层自然发火倾向等级为不易自燃。 郑州矿区开采的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属典型的“三软”不稳定厚煤层,煤层透气性较差。随着开采深度的递增,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不断增大。瓦斯问题已成为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瓶颈”。如何采取措施根治瓦斯降低矿井安全生产风险,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近年来,裴沟煤矿根据各采掘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运用多种方法对瓦斯治理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2006年4月,根据32003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掘进期间瓦斯地质资料收集分析,预计在回采期间瓦斯绝对涌出量为25-30m3/min ,为降低回采期间瓦斯超限几率,使该面生产能力得到发挥,我们进行了煤壁浅孔抽采与高抽巷相结合的实验,该系统针对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煤层较厚,瓦斯含量大,瓦斯赋存不均匀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瓦斯运移规律和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的显现规律,有针对性地对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瓦斯进行治理。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开创了科学治理瓦斯的新篇章。 综合抽采在裴沟矿的成功应用,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三软”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瓦斯问题,而且使井下综采工作面的工作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第一章 技术路线 一、工作面概况 工作面位置:32003综放工作面位于32皮带下山东侧,南、北分别与32011和32001已采面相邻,开切口距宋大铁路200m,可采走向长1242m,倾斜宽130m。 工作面地质条件:该工作面范围内地质构造西部以单斜为主,东部以F1断层斜穿工作面为主要特征,煤层厚度在3.4-17.1m之间,平均厚度10.8m,工作面上部煤层在17 m 以上,煤层倾角15-22度,平均19度。直接顶为泥岩:厚度1.6-9.7 m,老顶为砂岩:厚度2.1-6.8 m,直接底为砂质泥岩为:厚度8.1-11.5 m,老底为砂岩。 工作面瓦斯情况:上、下副巷在掘进期间瓦斯绝对涌出量为3-5 m3/min,预计在回采期间绝对瓦斯涌出量25-30m3/min。 第二章 技术方案的比较与确定 一、瓦斯涌出来源分析 影响工作瓦斯涌出量的因素可分为生产因素和地质因素两大方面,从瓦斯涌出源分析,影响瓦斯涌出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煤层是瓦斯储存的最重要的地质因素,该面初期回采段煤层厚度在17米以上,瓦斯相对涌出量为7-11 m3/min。 (2)由于受地质因素影响切巷底丢煤在5米以上,不能被采出,并源源不断地涌出瓦斯。 (3)工作面内瓦斯除了从采空区涌出外,其余都是从落煤和煤壁涌出的瓦斯。 二、技术方案比较 根据瓦斯涌出来源分析,单一采用高抽巷抽采不能解决割煤机割煤瞬间瓦斯大量涌出的问题;利用本煤层瓦斯钻孔抽采原理,提前预抽拓宽瓦斯释放带,但由于“三软”煤层透气性较差,易塌孔,抽采效果极差;选用煤壁浅孔瓦斯抽采随采随抽,与高抽巷抽采同步进行,从根本上消减了瓦斯峰值,拓宽瓦斯释放带,避免割煤机割煤瞬间瓦斯异常涌出,降低了风排瓦斯的压力,从而能有效防止瓦斯超限现象的发生。 三、技术方案的确定 采用高抽巷和煤壁浅孔抽采综合治理瓦斯,不仅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时瓦斯涌出峰值,降低工作面风排压力,改善工作面环境,减免瓦斯超限现象的几率,也为矿井的安全、稳产、高效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今后科学治理瓦斯指出了新的方向。 第三章 技术方案的实施与效果考察 第一节 工作面进行瓦斯抽采的必要性 32003综放面2006年3月20日开始试采,工作面配风量1100 m3/min。地面抽采泵站抽采(高抽巷)浓度13%,流量90m3/min,可以满足安全生产。在工作面推进20米时,瓦斯问题成了制约该面安全生产的首要问题,此时,工作面风量已上调至1350 m3/min,接近极限植。地面抽采泵站双泵并联抽采,抽采浓度11%,流量120 m3/min。尽管如此,该面回风流瓦斯浓度生产前仍达0.5-0.6%,生产时经常处于临界植,上隅角瓦斯浓度0.9-1.9%,工作面被迫限产,每班最多采半排巷,日产量不足2000吨。根据现场测定,煤墙瓦斯含量极高,如何从根本上采取措施减小煤体在采动过程中瓦斯的涌出量,进而保证安全和解放生产能力迫在眉睫。 第二节 瓦斯抽采原理 根据32003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的现场考察结果表明,瓦斯主要来源于采空区、煤壁以及落煤过程中释放的瓦斯,其中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占总瓦斯涌出量的50%左右,煤壁瓦斯涌出量占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