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核酸的分离与分析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刘志国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核酸的分离与分析 第一节 核酸的分离纯化 一、核酸分离提取的原则与要求 二、核酸提取的主要步骤 三、质粒DNA的分离纯化 四、基因组DNA的制备 五、RNA的提取 六、核酸的定量 一、核酸分离提取的原则要求 总的原则: 保证核酸一级结构的完整性, 防止降解,排除其它分子的污染。 如:防止核酸酶,特别是RNase的污染, 又如:提取DNA分子时,应去除RNA分子,反之亦然。 二、核酸提取的主要步骤 1. 样品准备 2. 细胞破碎 3. 分离纯化核酸 4.核酸的沉淀浓缩 1. 样品准备 新鲜动植物组织材料:清洗、去掉杂质。少量样品可用液氮冻结,然后快速碾磨成粉未状。 动物细胞:胰酶消化,离心沉淀,PBS液漂洗,收集沉淀的细胞。 液体培养的微生物:直接离心沉淀收集菌体。 2. 细胞破碎——物理方法、化学方法、酶法等。 物理方法:超声波法、匀浆法、液氮破碎法等。 (注意:物理方法容易导致DNA链的断裂) 化学方法和酶法:去污剂(SDS 0.5%~1.25%)和溶菌酶或蛋白酶K温和裂解。 EDTA(5mmol/L)作用:与Mg2+结合,抑制核酸水解酶.除去RNA,可加入适量RNA酶。 3. 分离纯化核酸 关键步骤是去除蛋白质,还要避免核酸的降解。 酚/氯仿抽提法: 酚、氯仿: 两种不同的蛋白质变性剂。氯仿还能加速有机相与液相分层,去除植物色素和蔗糖。 异戊醇: 减少蛋白质变性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气泡。 4.核酸的沉淀浓缩 乙醇沉淀法:无水乙醇结合核酸分子所结合的水,使核酸沉淀。 微量的DNA,可加入中等浓度的单价阳离子促进沉淀。如Na+,中和DNA分子上的负电荷,减少了DNA分子间的同性电荷相斥力。 三、质粒DNA的分离纯化 重点考虑如何与基因组DNA相互分开。 ——利用质粒分子量小和闭合环状超螺旋结构性质。 分离方法:碱裂解法、煮沸法、去污剂(Triton/SDS)裂解法、CsCl-EB(氯化铯-溴乙锭)密度梯度平衡离心法、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法等。 1. 碱裂解法: 小量制备DNA较好的方法。 基本原理:在碱性pH(12-12.5)下,DNA分子均变性,恢复中性时,线性染色体DNA由于两条链分开且基因组分子量大,单链互相无规则缠绕,不能准确复性而沉淀;质粒DNA分子因紧密缠绕在一起,能准确复性而留于上清溶液中。 2.煮沸法 利用DNA加热变性原理,结合不同DNA复性的差异进行分离。复性的超螺旋质粒DNA分子以溶解状态存在液相中,通过高速离心(12,000?×?g)可实现分离。 适于快速提取质粒?DNA并进行鉴定,也适用于大量提取,对纯度要求高的,可做进一步纯化处理。 3. CsCl-EB密度梯度平衡离心 CsCl是一种大分子量的重金属盐,长时间超速离心时,在管中形成1~1.8052g/cm3自上而下增加的密度梯度。染色体DNA、质粒DNA、RNA以及蛋白质等,可在离心管内不同位置形成区带。RNA可与Cs+结合,因此密度最大,沉积管底,蛋白质漂浮于液面上。 四、基因组DNA的制备 基因组DNA分子量大,受热易变性,复性困难,受剪切力作用易断裂,因此要采用较温和的条件和方法。如SDS加上蛋白酶K温和裂解方法。 杂蛋白质的去除可用酚/氯仿萃取法。对植物基因组可能需要注意的是糖类的除去,可选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选择性沉淀RNA或DNA,也可用四或三甲基溴化铵(TEAB)加上50%乙醇沉淀多糖。 五、RNA的提取 细胞中的rRNA、tRNA和mRNA不容易完全分开,可先制得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和细胞质,然后再从中分离某一类RNA。 mRNA分子种类繁多,分子量大小不均一、含量少、易降解,分离较为困难。可利用寡聚脱氧胸苷酸(oligo dT)亲和色谱柱分离。 RNA的提取要点: ①样品细胞或组织的有效破碎; ②核蛋白复合体变性解离,释放出RNA; ③对RNA酶的有效抑制; ④将RNA从DNA和蛋白质混合物中分离; ⑤多糖含量高的样品还要采取措施有效去除多糖杂质。 最关键的是抑制RNA酶的活性。 六、核酸的定量 核酸定性定量分析是指导核酸分离纯化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核酸的最大吸收波长是260nm,吸收波谷在230nm。 根据测定,在波长260nm时,1 OD值的光密度相当于双链DNA浓度为50μg/mL;单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