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五行学说讲解.ppt

发布:2017-03-21约2.5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所谓“行”,郑玄注曰:“行者,顺天行气也。”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思想 宇宙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构成,宇宙中一切事物都可以按照五行的特性进行归类,五行间的运动变化规律是宇宙间各种事物发生普遍联系的基本法则 三、五行的特性 《尚书·洪范》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是对五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 ?????? 1、木的特性 “木曰曲直”。 “曲”,屈也;“直”,伸也。 “曲直”,即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曲又能直的特性。 引申为凡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 ?????? 2、火的特性 “火曰炎上”。 “炎”,是焚烧、热烈之义;“上”,是上升。 “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引申为具有温热、向上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3、土的特性 “土爰稼穑”。 “爰”,通“曰”;“稼”,即种植谷物;“穑”,即收获谷物。 “稼穑”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 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 ?????? 金的特性 “金曰从革”。 “从”,由也,说明金的来源;“革”,即变革。“从革”,即说明金是通过变革而产生的。 所以自古有“革土生金”之说,故曰“金曰从革”。金之质地沉重,且常用于杀戮, 因而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都归属于金。 ?????? 水的特性 “水曰润下”。 “润”,即潮湿、滋润、濡润;“下”,即向下,下行。“润下”,是指水滋润下行的特点。 引申为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皆归属于水。 四、事物的五行归类 1、归类的方法 取象比类法: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其本质的特点,将此特点与五行的属性相比较,与那行接近,就归属那行。 推演络绎法:据已知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断与其相关事物的五行归属。 2、事物的五行归类 五、五行之间的关系 (一)正常关系 (1)相生,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依次递相促进、助长和资生的关系。 从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来说,都存在着“生我”、“我生”的关系,在《难经》中比喻为“母”和“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因此相生关系也称“母子关系” (2)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隔递相克制和制约的关系。 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来说,都存在着 “克我”、“我克” 的关系,“克我”和“我克”,在《内经》中称作“所不胜”和“所胜”。即“克我”者是“所不胜”,“我克”者是“所胜”。   (3)制化:五行间相互制约、相互生化,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 《类经图翼·运气上》“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也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相生相克的不及或太过,就会引起这个体系自我的调节而达到又一次的平衡,正是在这种不平衡中求得平衡,而平衡又被新的不平衡所代替的运动中,不断地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五行学说认为,相生和相克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对人体生理来说,也是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正因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联系,才使得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使人体维持生理平衡,故说“制则生化”。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五材说):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金销熔生水; 水生木:水润泽生木; 木生火:木干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矿藏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金胜木;因为刀具可砍伐树木; 木胜土;因为树木可稳住崩土; 土胜水;因为堤坝可阻止水流; 水胜火;因为大水可熄灭火焰; 火胜金;因为烈火可溶解金属。 (二)异常关系 (1)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 相克 所克“一行”的过度克制 异常   (2)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克 我“一行”的反向克制 相生 (3)母子相及 异常    六、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用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行,用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重要的是五行学说通过五行的归属将人体与自然界与社会环境联结成一个整体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2、说明五脏间在生理情况下的相互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