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谈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对服饰的影响.ppt

发布:2017-04-25约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谈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对服饰的影响 ;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服饰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内涵,儒家思想长期占有统治地位。儒家思想对于古代审美有着深远而重要的影响,影响的对象当然包括古代服饰。儒家思想对古代服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礼制秩序对服饰艺术的影响; 礼制直接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国人对服饰的观念和风格。历朝历代都在朝中设立相关的机构对礼制进行管理。礼制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历代统治者都把此作为行为准则,以此为手段统治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循规蹈矩,安分守己,使之成为相应的风气。在我国封建社会,服饰纹饰是以一种标识的特有形式显示着封建礼制的等级制度。中国服饰制度始终与中国礼制思想紧密相联,使中国古代服饰纹样始终依从着礼制发展。 ;二 、讲究文质统一对服饰艺术的影响;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粹,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中庸情结,而且构成了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核心内容。“天”指的是自然,“人”指的是人文。“天人合一” 肯定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肯定了人与自然的交融性,而其中儒家更强调人的社会属性,认为人之所以异于其它动物,就在于人类社会建立了有别于自然的文明准则,人的社会属性要高于自然属性。“天人合一”这种观念在服饰设计上,它表现为将外在自然的服饰人性化,使其具备与人的情感、道德理想相呼应的属性。无论是设计者还是使用者,都是通过服饰来表达对美好道德的向往和称颂,并使服饰达到人与社会整体的和谐美,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中庸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观念,不但影响着中国古代人服饰美学理念,也影响着现代人服饰穿着的美学理念。人们在选择服饰时往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遵循以下规则。首先,不违背众人审美观;其次,顺从个人审美趣味。因为人们要通过服饰,将自己主观世界的意识、心态、情感、理想等表现出来,所以无论是服饰的设计者还是使用者,都必须考虑到受众对服饰美的欣赏标准。比如,当国家领导人接待外宾时,服饰既要使外宾感到该服饰适合领导人的身份,符合国际礼仪规范,能够体现出友好气氛,同时又使其他受众都感到很美。在这一点上,服饰与其它艺术不同,在选择上不能全凭个人意愿而忽视了受众的普遍性的观念与要求。如此看来,儒家的哲学思想对当代的服饰文化仍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四、 儒家道德观对中国服饰文化的影响; 首先,“君子之德”是上层社会男子的道德标准。“君子”是与“小人”相对而言的。君子指社会地位高和有道德的人;小人指社会地位低和无道德的人。君子服饰的基本准则是“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即必须按礼法的规定穿戴,既不僭上,也不逼下。以此为原则,形成了一系列贵族男子服饰的规范。其中,不但有如何穿戴的问题,有些服饰形制本身也被注入了道德的内容。甚至对待服饰的态度也与道德有关。 ;其次,阴阳相济的传统观念来自中国的易传。男为阳、为主,女为阴、为附,是伦理中的重要关系。无论是皇室贵妇还是小家碧玉,都不能不屈从于君权、父权和夫权,一切都要服从男子、取悦男子,这就是“妇德”的核心。妇女服饰的道德规范也不能例外。上古时期妇女的服饰与“节操”相联系,强调妇女对男子的从属地位。无论是孔孟还是道学家,都强调妇女的“节操”,甚至视为“妇女第一德”,将其提到与生命等同的高度。古代往往还以服饰掩盖妇女的形貌,达到“存天理、灭人欲”的目的。中国妇女服装自古代至近代多为宽松型,直线裁剪很难说合身不合身,为的是减弱身体的曲线。女子在酷暑季节也要穿三重衣,不露肌肤、不显轮廓。另外,在古代“男女不通衣裳”,这进一步明确尊卑之分。;综上所述,儒家主张以仁为施政纲领,以礼为等级标志,以中庸为行为原则,在向往人伦亲和、人格完善、善视人生的同时,主张沉毅不屈、自强不息、不越规矩的生活态度,而不赞成标新立异和偏激的个性自由。在服饰艺术上,不取逸出正格、放任自由的情趣。几千年来,儒家思想反映在服饰审美中的理性意识,使中国人民创造了无数精美绝伦的服饰,为世界服饰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