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金版新学案】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配套课件 人民版.ppt

发布:2017-04-04约9.19千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3·重庆卷)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  ) 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      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第三步 析选项 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是因素,但不是首要因素 ,A不正确。 共产党的努力工作是统一战线旗帜始终没有倒下的重要因素,但不是首要因素 ,B不正确。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也不是首要因素 ,C错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始终没有倒下的首要因素 ,D正确。 D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探索特点 [借题发挥] (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到三大战役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工作中心从农村转到城市。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 1.(2014·东北三校一模)毛泽东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从城市的观点来看,这个运动似乎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中央委员会这时就明确地指责我。我被撤销政治局和前委的职务。湖南省委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枪杆子运动’。”材料中的“这个运动”(  ) A.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B.扭转了长征以来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 C.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表明党开始将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结合 [尝试应用] C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 2.《歌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炮火中飘扬!飘扬!”歌词所反映的事件(  ) A.出现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发生在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反映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情况 [尝试应用] A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 3.(2014·贵州六校联盟第一次联考)邓贤在《决定中国命运的700天》一书中这样描述:“(强渡以后)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淮河岸边。渡口没有船,也没有桥,河水又深又急难以徒涉,尾随的追兵已经赶来,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紧急之中,司令员亲自夜探淮河,经过寻访竟然找到一处当地人过河的浅滩,为大军开辟一条生路。”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赢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尝试应用] B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 结论型选择题也称论证分析型选择题,是从非选择题中的论证题发展演变而来的,这类题型有两种形式:一是题干一般为教材中未出现的历史结论,选项为所学史实,需要判断论证史实是否符合题干结论;二是题干为简略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备选项是依据这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得出的结论,需要分析判断选项的结论是否符合题干反映的信息。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论证能力,特别是运用基本历史理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结论型选择题解题技法 规 范 答 题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 解题思路: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弄历史结论或史实的时代背景,迁移相关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分析判断 分析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通过对题干历史结论或史实的理解,联系迁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基本方法: 史实支撑法、史论结合法、 概念分析法、理论分析法。 结论型选择题解题技法 规 范 答 题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 (2013·高考广东文综卷) 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翻地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解题要旨: 审题干,分析结论 时间: 20世纪30年代前期 结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翻地反封建并列 关键词: “左”倾错误的表现 [高考例析]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 (2013·高考广东文综卷) 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翻地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