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股骨粗隆间骨折汇总.ppt

发布:2017-06-12约3.65千字共5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简 述 股骨粗隆间骨折 (转子间骨折) 系指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以下部位的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是对老年人健康威胁最大的创伤疾病之一。 简 述 股骨干与股骨颈的交界处,承受剪式应力最大。 股骨距:颈干连接的内后方,形成致密的纵行骨板。决定了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 松质骨。 分 型 Boyd and Griffins classification(1949) Evans classification (1949) Ramadiers classification (1956) Decoulx Lavardes classification (1969) Enders classification (1970) Tronzos classification (1973) Evans-Jensens classification (1975) Deburges classification (1976) Briots classification (1980) AO classification (1981) 解剖学描述 :Evans; Ramadier; Decoulx and Lavarde. 提示预后:Tronzo; Ender; Evans-Jensens classification. AO I型为顺转子间型 其中Ⅰ型1度和Ⅰ型2度属于稳定型占72%,Ⅰ型3度、Ⅰ型4度和Ⅱ型属于不稳定型占28%。 ‖型为反转子间型,由于内收肌的作用,骨折远端向内侧移位。 A1型:经转子的简单两部分骨折,内侧骨皮质仍有良好的支撑,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1、沿转子间线;2、通过大转子;3、通过小转子。 A2型:经转子的粉碎骨折,内侧皮质在2个平面上骨折,但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1、有一内侧骨折块;2、有数块内侧骨折块;3、在小转子下延伸超过1 cm。 A3型:反转子间骨折,外侧皮质也有骨折。1、斜形;2、横形;3、粉碎。 通常A1.1到A2.1被认为是稳定, A2.2到A3.3被认为是不稳定。 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 粗隆间骨折部位血运丰富,修复能力极强,骨折很少发生不愈合。但对老年患者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对老年患者都有一定风险选择。 保守治疗极易发生髋内翻 和肢体的外旋短缩畸形。同时带来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此外长期卧床易造成褥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关节挛缩、深静脉血栓等全身各种并发症。病死率高达34.6%。 近半个世纪以来,各种形式的内固定器材不断推出以及生物力学的发展,并随着就医人群对健康要求的提高。采用积极的手术方法,多成为首选。 体质差 ,无法耐受手术及麻醉带来的生理; 患有重要的脏器功能不全,且短期内难以纠正; 伤前活动能力很差或失去负重功能; 有严重的意识障碍; 预期寿命很短。 标准的治疗方法:a.坚强的内固定.b.早期的活动。 手术治疗的目的:骨折端坚强和稳定的固定。 常用的内固定物分为以下几类: 1.简单固定类:包括外固定架、多根空心螺丝钉等。 2.髓外钉板系统:DHS、DCS、PCCP、解剖型锁定钢板 3.髓内固定系统:Gamma钉、PFN、PFNA、TFN 等。 4.人工关节置换。 Kaufer、Matthew和Sonstegard列出影响内固定系统强度的因素: 1、Bone quality 骨的质量 2、Fragment geometry 骨折块几何形状 3、The quality of reduction 复位情况 4、The choice of implant 内置物的选择 5、The placement of the implant 内置物的植入位置 ——Kaufer H., Matthews L.S. and Sonstegard D. “Stable fixation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J Bone Jt Surg” 1974, 56A: 899-907.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空心加压钉固定 髓内固定机制 1.髓内固定方式为对称的中央型夹板固定 2.髓内固定对骨折的固定为应力分散式固定,而非应力遮挡式固定,有利于骨痂的形成, 3.中心固定理论上优于皮脂外固定,其可减少力臂,降低内外翻成角及内固定失效, 4.髓内固定为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提供了基础 扩髓与非扩髓 1扩髓可以插入直径更粗、强度更大的髓内钉,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及降低断钉 率 2扩髓可以产生大量有骨诱导作用的碎屑,利于骨折愈合。 3扩髓会损害滋养血管与骨内膜血运,但血管可沿髓内钉的腔隙再生,扩髓也可以使周围软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