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正交频分复用(OFDM)原理及相关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正交频分复用(OFDM)原理及其实现
一、
当传输信道中出现多径传播时,接收子载波间的正交性就会被破坏,使得每个子载波上的前后传输符号间以及各个子载波间发生相互干扰。为解决这个问题,在每个OFDM传输信号前面插入一个保护间隔,它是由OFDM信号进行周期扩展得到的。只要多径时延不超过保护间隔,子载波间的正交性就不会被破坏。
图1 正交频分复用信号的频谱示意图
二、OFDM系统的实现
由上面的原理分析可知,若要实现OFDM,需要利用一组正交的信号作为子载波。我们再以码元周期为T的不归零方波作为基带码型,经调制器调制后送入信道传输。
OFDM调制器如图2所示。要发送的串行二进制数据经过数据编码器形成了M个复数序列,此复数序列经过串并变换器变换后得到码元周期为T的M路并行码,码型选用不归零方波。用这M路并行码调制M个子载波来实现频分复用。
图2 OFDM调制器
在接收端也是由这样一组正交信号在一个码元周期内分别与发送信号进行相关运算实现解调,恢复出原始信号。OFDM解调器如图3所示。
然而上述方法所需设备非常复杂,当M很大时,需要大量的正弦波发生器,滤波器,调制器和解调器等设备,因此系统非常昂贵。为了降低OFDM系统的复杂度和成本,我们考虑用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和反变换(IDFT)来实现上述功能。如果在发送端对D(m)做IDFT,把结果经信道发送到接收端,然后对接收到的信号再做DFT,取其实部,则可以不失真地恢复出原始信号D(m)。这样就可以利用离散傅立叶变换来实现OFDM信号的调制和解调。实现框图如图4和图5所示。用DFT和IDFT实现的OFDM系统,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减小了系统成本,为OFDM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三、OFDM系统的性能特点
通过各个子载波的联合编码,OFDM具有很强的抗衰落能力,同时也有很强的抗窄带干扰能力,因为这些干扰仅仅影响到很小一部分的子信道。OFDM系统可以有效地抗信号波形间干扰,适用于多径环境和衰落信道中的高速数据传输。OFDM信道利用率高,这点在频谱资源有限的无线环境中尤其重要。
但是OFDM存在两个缺陷:对频率偏移和相位噪声比较敏感;峰值与平均值比相对较大,这个比值变大会降低射频发射器的功率效率。
四、
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
在传统的多载波通信系统中,整个系统频带被划分为若干个互相分离的子信道(载波)。载波之间有一定的保护间隔,接收端通过滤波器把各个子信道分离之后接收所需信息。这样虽然可以避免不同信道互相干扰,但却以牺牲频率利用率为代价。而且当子信道数量很大的时候,大量分离各子信道信号的滤波器的设置就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上个世纪中期,人们提出了频带混叠的多载波通信方案,选择相互之间正交的载波频率作子载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OFDM。这种“正交”表示的是载波频率间精确的数学关系。按照这种设想,OFDM既能充分利用信道带宽,也可以避免使用高速均衡和抗突发噪声差错。OFDM是一种特殊的多载波通信方案,单个用户的信息流被串/并变换为多个低速率码流,每个码流都用一个子载波发送。OFDM不用带通滤波器来分隔子载波,而是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来选用那些即便混叠也能够保持正交的波形。
OFDM是一种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无线信道的频率响应曲线大多是非平坦的,而OFDM技术的主要思想就是在频域内将给定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在每个子信道上使用一个子载波进行调制,并且各子载波并行传输。这样,尽管总的信道是非平坦的,具有频率选择性,但是每个子信道是相对平坦的,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的是窄带传输,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应带宽,因此就可以大大消除信号波形间的干扰。由于在OFDM系统中各个子信道的载波相互正交,它们的频谱是相互重叠的,这样不但减小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又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OFDM技术属于多载波调制(Multi-CarrierModulation,MCM)技术。有些文献上将OFDM和MCM混用,实际上不够严密。MCM与OFDM常用于无线信道,它们的区别在于:OFDM技术特指将信道划分成正交的子信道,频道利用率高;而MCM,可以是更多种信道划分方法。
OFDM技术的推出其实是为了提高载波的频谱利用率,或者是为了改进对多载波的调制,它的特点是各子载波相互正交,使扩频调制后的频谱可以相互重叠,从而减小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在对每个载波完成调制以后,为了增加数据的吞吐量、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它又采用了一种叫作HomePlug的处理技术,来对所有将要被发送数据信号位的载波进行合并处理,把众多的单个信号合并成一个独立的传输信号进行发送。另外OFDM之所以备受关注,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是它可以利用离散傅立叶反变换/离散傅立叶变换(IDFT/DFT)代替多载波调制和解调。
OFDM增强了抗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