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东大学化工原理精要.doc

发布:2017-03-26约3.57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化工原理 一、填空: (1)层流条件下,管径一定时,阻力损失与流量(  一  )次方成正比;流量一定时,阻力损失与管径( 四  )次方成反比。 (2)离心泵的轴功率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加 ),启动离心泵前应(逐渐打开阀门 ),以减少启动电流,保护电机。另外,离心泵启动前,还要( 关闭出口阀门 ),否则就会造成( 汽蚀 )现象。 (3)层流时,圆管内的流速呈( 抛物线型 )分布,u/umax=( 0.5 );当温度升高时,处于层流状态的空气的阻力损失( )。 (4)往复泵的流量与压头( 没有关系 ),需采用( 旁路调节 )调节流量。 (5)研究流体流动时,常将流体视为由无数分子集团所组成的( 连续介质 ),其目的是为了摆脱(复杂的分子运动 ),而从(宏观 )角度来研究流体的流动规律。 (6)在化工生产中,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主要应用于(压力与压力差的测量),(液位的测量), (液封的高度计算)。 (7)离心分离因数Kc=( ),若旋转半径R=0.4m,切向速度uT=20m/s时,则Kc=( 102 ),结果表明在上述条件( 离心分离效果很好 )。 (8)通过三层平壁的热传导中,若测得各面的温度t1,t2,t3和t4分别为500℃,400℃,200℃和100℃,则各平壁层热阻之比( )(假设各层壁面间接触良好)。 (9)为了减少辐射热损失,可采用(多层遮热板)方法,而且材料的黑度( 越高 ),散热愈少。 (10)当管壁和污垢热阻可以忽略时,如果当两个对流传热系数相差较大时,要提高K值,关键在于提高( 对流传热系数较小一侧)的α。若两侧α相差不大时,则必须将( 两侧的 α同时提高 )才能提高K值。 (1)在流体流动中,圆形直管内流体滞流时的速度分布为( 抛物线 )形状,且平均速度u与管中心最大速度umax之比等于( 0.5 );湍流时的速度分布为( 幅度很小的曲线 )。 (2)有一串联管道,分别由管径为d1与d2的两管段串联而成,d1d2。某流体稳定地流过该管道。今确知d1管段内流体呈滞流,则流体在d2管段内的流型为( 层流 )。 (3)离心泵的工作点是( 泵的特性 )曲线与( 管路特性 )曲线的交点;离心泵的安装高度超过允许安装高度时,离心泵发生( 汽蚀 )现象。 (4)离心泵无自吸作用,开泵前要先( 保证关闭出口阀 ),以防止( 管道液体倒流 )现象的产生。 (5)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用饱和水蒸气加热空气,则传热管的壁温接近( 饱和蒸汽侧流体的温度值 ),总传热系数K的值接近( 空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 (7)某球形颗粒在一定密度及黏度的空气中沉降,若处于滞流沉降区,当空气温度升高时,空气的黏度(增大),颗粒的沉降速度(减少)。 (8)测定流量常用的流量计有( 容积流量计 )、( 叶轮流量计 )、( 质量流量计 )。 (9)降尘室的生产能力只与降尘室的( 底面积 )和( 颗粒的沉降速度 )有关,而与( 高度 )无关。 (10)工业过滤一般采用( 恒压 )过程最合理。过滤常数的测定一般在( 过滤时 )进行。 (2)离心泵的压头与流量(有)关,一般用(阀门)调节流量。往复泵的压头与流量( 无 )关,一般用( 旁路 )调节流量。 (4)一小颗粒在空气中沉降服从斯托克斯定律,当空气温度升高时,则其沉降速度( 减小 ),且颗粒直径越大,沉降速度越( 慢 )。 (5)降尘室的生产能力只与降尘室的( 底面积 )和颗粒的(沉降速度 )有关,而与( 降尘室的高度 )无关,因而工业上多采用( 多层隔板 )降尘室。 (6)工业上,沸腾传热一般控制在( 核状沸腾 )状态下,冷凝器的设计通常以( 膜状 )冷凝考虑。 (7)离心分离某悬浮液,其切向速度为20m/s,旋转半径为0.4m,则其分离因数为( 102 )。 (8)在列管式换热器中使用饱和水蒸气加热冷空气时,管壁的温度接近( 冷空气 )侧温度. 二、计算题: 1.用降尘室来除去含尘气流中的球形尘粒,颗粒在气流中均匀分布,尘粒密度为3000kg/m3,降尘室长4m,宽2m,高1m。含尘气流密度为1.2kg/m3,流量为7200m3/h,粘度为3×10-5Pa·s,设在斯托克斯区沉降,试求: (1)可被完全除去的最小粒径; (2)可被50%除去的粒径。 2.在3×105Pa的压强下对钛白粉在水中的悬浮液进行过滤实验,测得过滤常数K=5×10-5m2/s,qe=0.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