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临界锅炉结构.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朱 全 利 ;第一章 概 述; “600MW超临界火电机组研制”项目主要关键技术和攻关内容:
(1)600MW超临界机组系统优化及提高运行性能
(2)超临界机组材料和铸锻件国产化
(3)超临界机组自控系统及仪表研究
(4)超临界汽轮机研制
(5)超临界锅炉研制
(6)超临界机组辅机设备研制
(7)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开发 ;2.国内超临界机组发展情况
80年代开始引进超临界压力机组,600MW超临界机组在上海石洞口第二发电厂于1992年投入运行以来,效益良好
目前,国外超临界一次再热机组热效率一般可达40%~42%,先进的则高达45%以上,供电煤耗大多在300g/(kW·h)左右
;玉环发电厂(100MW超超临界机组)业绩:
锅炉效率:93.88%
机组热效率: 45.4%
发电煤耗: 270g/(kW·h)左右
NOX排放:270mg/Nm3
SOX排放:17.6mg/Nm3
二、超临界火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 ;三、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国产化的关键
超临界参数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1)超临界参数下材料特性,锅炉传热、水动力、热偏差和动态特性,汽轮机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与转子的冷却技术、汽流激振、固体颗粒侵蚀
(2)机组的轴系稳定性及汽轮机末级长叶片的开发
(3)在国产化的条件下尚需要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
(4)机组大型化而带来的技术问题
(5)发电机的设计、制造和大件运输等方面 ;主
厂
房
规
划
图
一;锅
炉
纵
剖
面
图
一;锅
炉
纵
剖
面
图
二;锅
炉
纵
剖
面
图
3;主
厂
房
规
划
图
2
;主厂房规划图3;锅
炉
示
意
图;;第二节 本厂超临界锅炉概况;一、锅炉主要参数和设计条件 ; 2.燃料特性
锅炉设计混合煤种。
点火和助燃用油种为#0轻柴油
3.锅炉给水及蒸汽品质
锅炉给水质量标准:
补给水量:
冷态启动或清洗时: 758.3 t/h
补给水制备方式:一级除盐加混床系统;4.锅炉基本性能要求
不投油最低稳燃负荷不大于30%B-MCR
锅炉采用定压运行或定-滑-定运行方式,锅炉负荷连续变化率可按以下数值:
30%B-MCR以下: ±2% B-MCR /分钟
30%~50%B-MCR: ±3% B-MCR /分钟
50%~100%B-MCR: ±5% B-MCR /分钟
负荷阶跃: 大于10%汽机额定功率/分??; 锅炉从点火到带满负荷所需时间为:
冷态启动:10~11小时
温态启动: 4~5小时
热态启动: 3~3.5小时
极热态启动:<3小时
锅炉主要承压部件设计使用寿命为30年。在机组预期寿命能满足以下要求:
冷态启动(停机超过72小时):>200次
温热态启动(停机72小时内):>1200次
热态启动(停机10小时内): >5000次
整台锅炉在30年寿命期内,在上述启停和负荷变化工况下,锅炉的寿命损耗不超过寿命的70% ;二、主要设备
1.炉膛和水冷壁
炉膛宽为33973.4mm,深度为15558.4mm,高度为67000mm,整个炉膛四周为全焊式膜式水冷壁
炉膛由下部螺旋盘绕上升水冷壁和上部垂直上升水冷壁两个不同的结构组成
炉膛冷灰斗的倾斜角度为55°,除渣口的喉口宽度为1.2432m
上炉膛水冷壁采用垂直管屏。水冷壁出口工质汇入上部水冷壁出口集箱,后由连接管引入水冷壁出口汇集集箱,再由连接管引入启动分离器 ; 2.过热器
过热器:顶棚、竖井烟道四壁及竖井分隔墙、低温对流过热器、屏式过热器、末级过热器。
蒸汽流程:顶棚过热器、包墙过热器/分隔墙过热器、低温过热器、屏式过热器及末级过热器。设有两级四点喷水减温
低温过热器布置在后竖井后烟道内,分为水平段和垂直出口段。
屏式过热器布置在炉膛上部区域,在炉深方向布置了2排,两排屏之间紧挨着布置,每一排管屏沿炉宽方向布置19片屏,共38片。
高过蛇形管位于折焰角上部,沿炉宽方向布置有36片。管屏内外圈管采用不同规格的管子 ;; 3.省煤器
省煤器位于低温过热器的下方,沿烟道深度方向顺列布置
省煤器上组布置在后竖井下部环形集箱以上包墙区域
下组布置在后竖井环形集箱以下护板区域
4.锅炉启动系统
启动系统由启动分离器、贮水罐、水位控制阀等组成
启动分离器布置在炉前,垂直水冷壁混合集箱出口,采用旋风分离形式,数量为两个
水冷壁加热以后的工质分别由6根连接管沿切向向下倾斜15°进入两分离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