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方法探讨_姜规模.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6· 2009 年 第 2 期
Technological Exchange
技|术|交|流
姜规模
西安市勘察测绘院
INVESTIGATION ON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S FOR THE
TALL BUILDINGS IN COLLAPSIBLE LOESS
【摘 要】针对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和高层建筑的特性,结合多种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的特点,从
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和施工方便可行的观点出发,对湿陷性黄土场地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
通过工程实例着重阐述灰土挤密桩(DDC 法)复合地基处理方法、素土挤密桩和CFG 桩复合型地基处理方法、
素土挤密桩和钢筋混凝土桩复合型地基处理方法在湿陷性黄土场地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对湿陷性黄土地区高
层建筑的地基处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高层建筑;复合型地基
【Abstra ct】 According to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nditions of collapsible loes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ll
buildings, the selection principle on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of tall buildings in collapsible loess was discussed in the
aspects of engineering reliability, economic plausibility and convenience to operate. Based on case study, the methods,
which were applied to collapsible loess tall buildings, including lime soil compaction pile (down-hole dynamic compaction),
packed soil compaction pile, cement-flyash-gravel pile compound foundation treatment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pile, were
mainly presented. It use for reference for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of tall building in loess zone.
【Key words】collapsible loess; tall buildings; compound foundation
概述
我国湿陷性黄土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陕西、山
西、甘肃的大部分地区,河南西部和宁夏、青海、河北
的部分地区,此外,新疆、内蒙古和山东、辽宁、黑龙
江局部地区亦分布有湿陷性黄土。受各地区堆积环境、
地理位置、地质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其厚度和工程特性
都有明显的差异。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高
层建筑愈来愈多,高度不断地提高,如何处理在湿陷性
黄土地区建设高层建筑,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的
课题。因此,采用何种地基基础处理方法,应进行综合
分析研究。现依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的规定,结合自己多年的工程实践,对
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1 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
湿陷性黄土地区因地貌单元的不同,其岩土工程
条件差异很大。因此,应针对不同的岩土工程条件和建
筑特点,从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和施工方便可行的观点
出发,对不同的建筑和场地,应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
地基基础处理方法。
1)在湿陷性黄土厚度较小的建设场地,一般采用
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层建筑地基
处理方法探讨
2009 年 第 2 期·27·
技|术|交|流
Technological Exchange
单一的地基处理方法。如湿陷性土层下的地层为较厚、
且承载力较高的砂砾石等地层时,可以采用换填法,
挖除上部湿陷土层,用砂石或碎石回填进行地基处理,
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当湿陷性土层以下的地层承载
力较低时,则可以采用桩基础穿透湿陷性土层,将桩
端支承在可靠的地层中;当湿陷性土层较薄,而地层
中存在埋深不大且承载力较高的砂层或砂卵石等地层
时,可以采用预制桩穿透湿陷性土层,将桩端支承在
砂层或砂卵石等地层上。
2)在湿陷性黄土厚度较大建设场地,一般采用复
合型的地基处理方法。即先用挤密桩预处理以消除湿陷
性,再施工桩基础。比如建筑物荷载较大时,可采用素
土挤密桩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复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