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计算机概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程简介 总学时:48。理论:32;实验:16。 课程简介: 《计算机科学导论》是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是计算机类完整知识体系的绪论,主要内容涉及计算机的发展简史、计算机的硬件、软件、计算机系统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等,构建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知识体系结构,为大学四年的知识学习、能力提高、素质培养和日后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奠基良好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课程考核:期末闭卷考试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40%+末考成绩*60%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数学家、计算机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3年12月28日生于匈牙利 。 1914年夏天,约翰进入了大学预科班学习。 冯·诺依曼进入柏林大学(1921年),1923年又进入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学习化学。 1926年在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获得化学方面的大学毕业学位,通过在每学期期末回到布达佩斯大学通过课程考试,他也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 1933年担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当时高级研究院聘有六名教授,其中就包括爱因斯坦,而年仅30岁的冯·诺依曼是他们当中最年轻的一位。 从孩提时代起,冯诺依曼就有过目不忘的天赋,六岁时他就能用希腊语同父亲互相开玩笑。六岁时他能心算做八位数除法,八岁时掌握微积分,在十岁时他花费了数月读完了一部四十八卷的世界史,并可以对当前发生的时间和历史上某个时间做出对比,并讨论两者的军事理论和政治策略,十二岁就读懂领会了波莱尔的大作《函数论》的要义。 Oracle公司 Microsoft公司 Apple公司 IBM公司 Intel公司 HP公司 AMD公司 Cisco公司 华为公司 Adobe公司 1.2 电子计算机的特点 1.2.1 运算速度快 1.2.2 计算精度高 1.2.3 存储功能强 1.2.4 具有逻辑判断力 1.2.5 具有自动运行能力 1.3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科学计算 数据处理 过程控制 计算机辅助系统 人工智能 1.4 电子计算机的分类 1.4.1 传统的分类 1.4.2 现实的分类 现在计算机分为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便携机、手持设备五大类。 1.5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微型计算机属于第4代计算机,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产物。 微处理器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字长的增加和速度的提高。微型计算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它的核心器件——微处理器(CPU)的性能。 按微处理器的集成度将微型计算机划分为5代产品: 字长为4位、8位、16位、32位和64位。 1.6 新型计算机 1.仿生的生物计算机 主要原材料是生物工程技术产生的蛋白质分子,并以此作为生物芯片,利用有机化合物存储数据。 2.二进制的非线性量子计算机 利用处于多现实态下的原子进行运算的计算机。 3.光子计算机 由光信号进行数字运算、逻辑操作、信息存贮和处理的新型计算机。 * Computer courses 教师:赵静 从基础学起 计算机科学导论 第1章 计算机概述 第2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3章 程序设计语言和方法 第4章 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 第5章 操作系统原理 第6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7章 软件工程概述 第8章 数据结构与算法 第9章 离散数学 第10章 计算机专业的职业与道德 计算机科学导论 第一章 计算机概述 1.1 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1.2 电子计算机的特点 1.3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1.5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4 电子计算机的分类 1.6 新型计算机 1.1 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起源) 算 盘 中国唐代 第一种手动式计数器 计算尺 1622年,英国 奥特瑞德 (对数表) 手动式、减、乘、除、指数和三角函数运算 加法器 1642年,法国 帕斯卡 机械式,只能做加法 计算器 1673年,德国 莱布尼茨 机械式,加、减、乘、除和开方 差分机 1812年,英国Charles Babbage 分析机 1834年,英国Charles Babbage ENIAC 1946年,美国。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 1812年差分机 1834年分析机 5000次加法/秒 体重30吨 占地170M2 18,800只电子管 6000个继电器 耗电140KW 计算机发展史 计算机科学奠基人 英国科学家 阿兰.图灵 电子计算机之父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 冯.诺依曼 阿兰.图灵和冯.诺依曼 美国计算机学会(ACM)1966年设立图灵奖 主要贡献: 建立图灵机模型,奠定了可计算理论的基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