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丝织物设计.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般并合丝线的表示方法为: 每股的线密度(dtex)×并合股数 原料名称 如:22.2/24.4dtex ×2桑蚕丝;19.4tex × 3粘纤纱。 不同规格的丝线几股并合时的表示方法为: 原料1+原料2+原料3+…… 如:83dtex×涤纶丝+55.6dtex×锦纶丝+133.3dtex×有光粘纤丝(蓝)+133.3dtex×有光丝 (白)。 (二)捻丝 捻丝是将丝线经捻丝机加上捻度的过程,是产品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丝线加捻后的变化,使织物外观和内在质量都有了较大改善。丝线的捻向有z捻与S捻。如果按加捻程度分,丝线有强捻(20~30捻/ cm)、中捻(10~20捻/cm)、弱捻(10捻/cm以内)3种。有时丝织厂也用捻数/m来表示捻度。 捻丝的作用是: 1、增加丝线的强力和耐磨性 加捻使丝线的强力增加,减少了织造时与机械摩擦造成的断裂。 2、增强绉效应 将加有中、强捻的丝线分别作经、纬纱,织后经精练处理,使捻线本身的扭曲张力有所消除,丝线沿不同方向收缩,使经纬线交织点发生轻微不规则的位移,织物表面出现均匀且凹凸不平的绉效应。 3、减弱织物表面光泽 加捻后丝线表面的光泽呈漫反射状,有些原料,如有光粘纤丝、涤纶丝、锦纶丝等光泽太亮,欲取得柔和的光泽,可将其加上适当的捻度。 4、改善织物的弹性与手感 对于中厚型丝织物,为了获得良好的弹性、抗皱性与柔软的手感,常将丝线进行多次反复并捻,以减轻和消除因不加捻而带来的松疲和弹性、抗皱性差的缺点。 5、减少织物的披裂现象 某些光滑长丝作经纬时,由于交织点处摩擦力小,织物易产生披裂,利用加捻后丝纤维的扭曲可增加经纬丝间摩擦力的特点,可克服披裂病疵。 (三)几种线型设计 虽然采用一样的并、捻加工工艺,,但由于选用材料不同,工艺加工程度亦不一样,所得丝线的结构性状也不完全相同,会直接影响织物的外观与性能。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线型结构。 1、平线 平线即真丝或化纤丝不加捻或稍加并捻就应用于织造的一种线型结构,就是所谓的弱捻丝。通常加4~6捻/cm,加弱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丝线的强度并增加经纬丝间的摩擦力。设计时,可同时用于经纬向或只用在一个系统,常用来设计纺、绸、缎类等丝织物。这种丝线的线型稳定、坚牢并富有弹性,还保留着真丝的天然光泽,所织成的织物表面平整,手感柔软。 2、绉线 绉线通常指20捻/cm的强捻丝。其主要应用是: (1)使织物表面绉缩,产生“绉效应; (2)增加织物的强度和弹性; (3)利用绉线的回缩力,设计高花织物。 强捻丝具有较强的扭力,为使织物平伏,常用S捻、Z捻的丝线间隔排列,以保持力的平衡。实践证明,经纬丝以两根S捻、两根Z捻排列的织物绉效应好,生产也较为简便。 在丝织物中,经常采用经丝无捻,纬丝用二左二右排列的强捻丝。如平纹组织的真丝双绉织物,经丝不加捻,纬丝采用2S、2Z的强捻丝。由于这种线型结构的固定搭配,使练成后的成品有细腻的鱼鳞状绉纹,光泽柔和,弹性及抗皱性均较好,服用性优良;还有像斜纹组织的九霞缎和缎纹组织的桑花缎、绉缎等都是典型产品。 注:九霞缎:绸身柔软,花纹鲜明,色泽灿烂 3、复杂线型 凡需经反复并捻或经特殊加工的线型都属复杂线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熟双经:指真丝熟织或半熟织织物的经丝。如馥香缎的经丝为(22.2/24.4dtex桑蚕丝,8S捻×2(色),6.8Z捻/cm,该经丝是先对一股22.2/24.4dtex桑蚕丝加捻,然后将两种加捻丝并合,再反向加捻,共需3道工序。 (2)碧绉线:此种丝线结构比较特殊,其基本线型为22.2/24.4dtex×3桑蚕丝,17.5S捻/cm+22.2/24.4dtex 桑蚕丝,16Z捻/cm,构成方法是由1根加捻的粗丝线(往往用几股丝并合而成)与1根较细的无捻丝并合,再反向加捻。在碧绉线中,较细的一根平线在丝线中作芯线,较粗的一根加捻丝在小张力下均匀地环绕在芯线周围,使丝线柔软、蓬松而富有弹性,织物表面呈现出含蓄的水波纹。 (3)花式线:截面分布不规则、结构不同或色泽各异的特殊线型统称为花式线。花式线是近年较流行的一种新线型,种类繁多,风格多变,是专门用作织物的纬线。花式线可增加织物的装饰效果,改善其服用性能。这种线是采用并捻丝的机理,加工时改变送丝量和张力而形成的。花式线一般由3根丝线组成:芯线、饰线和固结线。加工时,首先将芯线和饰丝抱合并加捻,芯线张力大而匀,饰线不断有规律地变换速度和张力,这样,饰线即在芯线周围形成规律性的毛圈。为不使毛圈在芯线上滑动,还须复并1根低线密度的固结线,反向加捻。若不断变换饰线的送丝方式,即能得到不同风格的各种花式线。 * * (2)花软缎:是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