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2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要素.ppt

发布:2016-12-27约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2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注意:酵母提取物、蛋白胨可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生长因子) ⑶生长因子: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例:维生素、氨基酸、碱基→构成酶和核酸的成分) ⑵氮源:提供氮元素 ⑴碳源:异养:有机碳源(最常利用葡萄糖); 自养:无机碳源(如CO2) ⑷无机盐:酶的成分、调节渗透压等 ⑸水:溶剂、生化反应的介质 鉴别培养基 加入某种 鉴别不同种类 例:无氮、加青霉素、加浓盐水属选择培养基 培养基种类 液体培养基 不加凝固剂 工业生产、 扩大培养 固体培养基 加凝固剂, 微生物分离 如琼脂 鉴定、计数 选择培养基 加入或减少 培养、分离出 特定 某种化学物质 微生物 微生物 指示剂 特 点 用 途 鉴别培养基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属光泽 本实验的基本要求 1.使用专一的培养基(含有尿素)分离专一的细菌(有脲酶的细菌)。 2.使用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检知酶(脲酶)所催化的反应。 选择培养基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尿中都含有尿素(或称脲),是蛋白质降解的产物,大量尿素的存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有一些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含有脲酶,脲酶能分解尿素并利用所形成的氨,这有利于自然界的氮循环。 一、基本知识 (NH2) 2C=O + H2O 2NH3+CO2 脲酶 二. 实验原理: 实验组:尿素固体培养基(尿素为唯一氮源),通过稀释涂布分离法分离含脲酶的细菌。在尿素固体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如有含脲酶的细菌存在,这些细菌会向外分泌脲酶,使培养基中的尿素分解后产生氨,从而令培养基pH升高、颜色变红。 对照组:LB全营养固体培养基作为对照。 0.5g 琼脂糖 2.0g 尿素 0.025g 葡萄糖 0.12g NaCI 0.25mg 酚红 0.12g K2HPO4 用G6玻璃漏斗过滤尿素溶液 如何向灭菌后的培养基中加入尿素? 琼脂和琼脂糖一样吗? 尿素固体培养基: 琼脂是未被纯化的混合物,内含一定量的含氮化合物 ①在此培养基中哪些作为碳源、氮源? 碳源:葡萄糖、尿素 氮源:尿素 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②尿素固体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 25mL 水 0.5g 琼脂糖 0.25g NaCI 0.12g 酵母提取物 0.25g 蛋白胨 LB全营养固体培养基(25mL): 三、实验步骤 1、倒平板:将已灭菌的LB全营养固体培养基和尿素固体培养基冷却至60℃左右时,在酒精灯旁分别倒入两个培养皿中,摇匀、平放至凝固。 2、制备细菌悬浮液: 无菌条件下操作 1g土样 99mL无菌水 各盛有4.5mL 无菌水 0.5mL 0.5mL 0.5mL 10-2 10-3 10-4 10-5 3、用涂布法分离细菌: 无菌条件下操作 0.1mL 10-3 10-4 10-5 用玻璃刮刀涂布 (保存在70%酒精中) 各浓度做三个平皿 未稀释的结果 通常以每个培养皿中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最为合适 4、将培养皿倒置,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48h,观察菌落数 有脲酶的细菌菌落周围会出现什么现象? 菌落周围出现红色,红色环状区域的大小代表脲酶活性的强弱和含量的多少。红色区域大,表明菌株利用尿素的能力越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