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道德经故事教学.doc

发布:2017-04-25约7.97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 MERGEFORMAT 23 道 德 经 典 故 目录 1.第三章《卫懿公好鹤》3 2.第五章《郭橐驼种树》5 3.第七章《李吉甫不计旧怨》7 4.第八章《晏子责烛雏》8 5.第十三章《宠辱若惊》9 6.第十九章《宋襄公之仁》10 7.第二十二章《狄仁杰委屈求全》11 8.第二十六章《秦灭除之战》12 9.第二十九章《东野稷驾马车》14 10.第三十二章《过犹不及》15 11.第三十五章《余音绕梁》16 12.第三十七章《吕梁丈人游水》17 13.第三十九章《载舟和覆舟》 18 14.第四十三章《水滴石穿》20 15.第四十四章《秦武王举鼎》21 第三章-卫懿公好鹤 卫懿公即位以来,“般乐怠政,不恤国政”,唯好“羽种一族,其名曰鹤”。这卫懿公好鹤到了什么程度呢?“自苑囿宫廷,处处养鹤,何止数百”,不但如此,卫懿公所养之鹤“皆有品位俸禄:上者食大夫俸,次者食士俸。” 懿公每逢出游,都会使鹤随行,号之曰“鹤将军”。卫懿公好鹤也还罢了,可是他只赏进鹤、养鹤之人,故“厚敛于民,以充鹤粮,”而“民有饥冻,全不抚恤”所以“民皆怨之”。?话说与卫国相邻的有一胡族,名曰北狄,其实已很强盛,常有进取中原之意,此时因为伐邢国而被齐国相救,故移兵伐卫,这是卫懿公正载鹤出游,闻北狄已入境大惊失色,忙敛兵授甲,为战守计, 但此时百姓恨透卫懿公,纷纷逃避村野,不肯入伍。而虽然懿公最终悔过,亲自将兵,抵抗北狄,但军队仍怨声载道,毫无战意,百姓弃地而逃。结果可想而知,卫懿公战死沙场,尸骨未存。而同时,狄兵乘胜长驱,直入卫城,将卫国百姓尽兴杀戮,将金粟车马,劫掠一空,可谓惨矣!世人皆云懿公昏庸,视百姓不如禽兽,故国破家亡,实属咎由自取,固然如此。 但另一方面,卫国的军民就无过吗?的确,君视民为草芥,则民视君如仇敌,这是实实在在的真理,但当外敌入侵时,难道不应先抛弃对君主的仇恨而一致对外吗?说“君有鹤将军,自可御敌,何必要我们!”这是在外敌入侵时应该说的话吗?好吧,咱们都不抵抗,可换回来的是什么呢?难道北狄会因为你卫国国君昏庸不仁,就对你卫国的百姓好一些吗?   故事摘自《左传》 第五章-郭橐驼种树 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把他接到家里奉养。观察橐驼种的树,有的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担心它太过分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晃树根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在早上在晚上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