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实用主义.ppt

发布:2017-06-04约2.04万字共1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意识流理论的现实意义 1、结合自己经验的研讨 2、作为研究思考题 (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真理观的探索 在真理观方面,将马克思主义的客观真理观和实用主义的真善统一真理观相结合,会形成全面的真理观。客观真理观是理想目标和方向,而真善统一真理观是实践探索的过程和阶段性真理观,这是主客体统一的真理观,是探索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一项成果。 他承认作为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存在以预先具有生物有机体及有机体所依赖的环境为条件,但在谈论这种相互作用时,往往撇开了上述前提(存而不论)。他把外部世界的存在当做对象化了的存在,而事物的对象化总以它们被经验为前提。“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应该是以我们自己经验它们的方式为转移,而我们经验它们的方式又是由于交往和习俗的力量所致”。 例子:技术形态的演化模式——远德玉教授 Scientific Principle Nature Attribute Social Attribute + Purpose Technological Principle + Efficiency Technological Invention + Economic Attribute Sociality Productive Technology + Technological Forms’ Evolvement Mode 技术活动作为一种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类经验,把客体性的因素(科学原理、技术原理、技术发明、生产技术及其载体)和主体性因素(目的、需求、效率、经济社会文化等价值负荷)融合在一起,使人适应自然,使自然转化为负荷人的价值取向的自然(改造自然)。 承认不与人发生关系的自然的存在,但只有与人发生关系的自然才是研究讨论的对象。把人和认识改造对象统一与一个系统——经验之中。 经验的“两套意义”: ①经验的事物:人们所作、所追求、所爱、相信、坚持的东西,即人们所规定、畏惧、渴望的东西,它远远超出了认识论概念的范围。人们并不首先认识事物,而是拥有事物并为此而高兴或苦恼。人的情感、意志等是经验的更重要的内容。 ②能经验的过程:希望、畏惧、沮丧、欢愉、信仰等情感意志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杜威承认经验和自然、主体和对象的相互依存以自然、外部世界本身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不过,往往把自然、环境的存在作为人的认识和实践或人的经验的对象的存在,并在这种意义上认为它们的存在以人经验到它们为转移。 杜威在排斥“二元论”的同时,坚决排斥以往哲学关于物质客观存在的观点。 三、实践和方法 杜威的生活、行动、实践是指人作为生物有机体适应环境的行为。环境对有机体产生刺激,有机体对这种刺激作出反应以适应环境,这就是行为,它包括人的全部认识和实践。动物只能作出本能的反应以适应环境,而人具有情感和意志,能运用反思和推理等“创造智慧”,因此人不应在环境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而应主动地使环境适应自己的需要。经验不只是记载过去已发生的事,更重要的是把过去引向未来。 人怎样用“创造的智慧”来适应和改造环境呢? 思想五步说:1、感觉到的困难;2、困难的所在和定义;3、对不同的解决办法的设想;4、运用推理对设想的意义所作的发挥;5、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它引导到肯定或否定,即得出可信还是不可信的结论。 胡适将杜威的思想五步说概况为“细心搜求事实,大胆提出假设,再细心求证”,或“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例子 案例: 1、感觉到的困难:指控侵权,怎么办? 2、找出困难的所在和定义(问题):是否侵权?如果侵权,怎样少承担责任? 3、设想不同的解决方法(假设): (1)原告人将现有技术申请为专利,被告人不构成侵权(申请人前有公开销售、设立示范棚公开展示行为) (2)被告人不知情,在知道“侵权”之后立刻停止了销售行为,并且不是“夹具”的生产商(河北一家塑料厂供货),不应承担赔偿责任(侵权但不赔偿) (3)原告人请求法院判令被告人赔偿40万元经济损失没有证据支持 (少赔偿,因为“侵权”获利才400元) 4、运用推理对设想的意义作出发挥(推理)(查找判例,收集证据,分析各种假设能否得到法院认可) 5、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到可信还是不可信,就是说得出可信还是不可信的结论。(试验)(通过审判程序,以事实和法律为标准,得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四、工具主义真理观 广义地说,工具主义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别称,狭义地说指他关于认识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