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厦门市十二五残疾人事业专项规划.pdf

发布:2020-09-03约3.84万字共5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店铺管理}厦门市十二五 残疾人事业专项规划 对白内障复明、精神病人服药和残疾儿童康复等实施补 助;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全日制教育到成人教 育的助学政策体系,实现了残疾人基本免费教育;对残疾人 个体户实施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补助,对超比例安排残 疾人就业的企业实施奖励,促进了残疾人就业,五年累计新 增残疾人就业 1700 多人次;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 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建立了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将扶残助残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福乐家园”、重度残疾人居家护理补助、残疾人家庭无障碍 改造、社区残疾人康复室等项目顺利完成,残疾人得到更多 实惠;扶残助残志愿活动广泛开展,各类媒体报导残疾人事 业新闻 2000 余条,我市获得了“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荣誉, 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环境极大改善;全市各区、 街(镇)全部建立残联组织,各社区(村)全部成立残协, 招聘 238 名残疾人联络员和 29 名“福乐家园”工作人员,形 成了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组织体系,残疾人组织 进一步健全,残联工作的基层力量得到充实;完成全市残疾 人口普查,为规划和发展残疾人事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广大 残疾人积极投身经济和社会建设,涌现出一批自强不息的残 疾人先进典型,在国内外残疾人文体比赛中获得了 70 多枚奖 牌。 但是,我市残疾人事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仍然滞后于经 济社会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 稳定的制度性保障还需要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 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在基本生活、医疗、康复、 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农村残疾人的 社会保障与服务亟待改善;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还存 在一定差距;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仍有发生。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厦门经济 特区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 新跨越的决定性时期,也是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时期。 必须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改 善残疾人状况,不断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 差距,努力使残疾人同全市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 会迈进。 二、“十二五”时期厦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 指导原则和总目标 “十二五”时期,我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 发展的意见》和省、市党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 展的部署,顺应残疾人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推进残 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残疾人的生活 质量和发展水平,为实现《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建设“五个厦门”目标作出贡献。 (一)指导原则。 1.坚持以残疾人为本。把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满足 残疾人特殊需求、保障残疾人 “平等、参与、共享”作为发 展残疾人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励残疾人自尊、自 信、自强、自立,为建设 “五个厦门”作贡献,实现人生价 值。 2.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 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努力 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促进残疾人事 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市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纳入精神文明 建设总体部署。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策扶持、市场 推动的发展格局。 4.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充分利用厦门作为经济 特区的优势,在体制和机制上大胆改革创新,建构与厦门城 市定位相适应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模式。 (二)总目标。 “十二五”期间厦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在 全省率先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率 先实现残疾人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残疾人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存状况明显改善,社 会参与更加广泛。 ——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保 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大幅度增加,残疾人 特殊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 ——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较好保障,“平等、参与、共享” 进一步实现。 ——建立残疾预防体系,形成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 的工作机制,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 ——残疾人组织更加健全,残疾人事业科技应用和信息 化水平进一步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