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玄武湖景观区总体规划规划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南京市玄武湖景观区总体规划
·规划部分·
前 言
玄武湖景观区总体规划的规划部分,是第一部分策划部分的延续与具体落实。本规划同时从生态保护、人文资源发掘、风景建设、旅游开发这四个角度出发,吸取了众多专家、学者、领导和专业规划设计人员的意见建议以及项目规划设计组多年全国范围的同类项目的规划设计经验教训。从更为宏观的层次上对玄武湖进行策划规划,由外到内地对玄武湖及其周边相关区域进行规划和控制。目前为止进行了二轮方案的制作,每一轮又同时列出了二到三个方案,以便比较和研究;规划过程中,方案先后经过二次的讨论、评审会(2001年5月10日第一次、2001年6月12日第二次),根据2001年6月12日第二轮评审会专家意见,进行了第三轮的调整与深入。
基础资料与现状概况
图纸资料
玄武湖景观区地形图 1:5000
五洲地形图 1:500
玄武湖景观区航片 1:10000
情侣园地形现状总平面图 1:2000
游乐园现状图 1:500
药物园植物配置图 1:500
花卉园绿化总平面图 1:500
和平大沟平面图 1:2500
玄武湖供水系统图
玄武湖电讯系统图
湖底隧道两端道路规划图
南京市旅游地图
二、自然与资源条件
(一)地理区位
南京市简称宁,又名金陵。位于北纬32°,东经118.7°,在中国大陆东南部,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京总面积6500多平方公里,人口500多万,其中市区面积860多平方公里,人口300万。1949-1952年南京曾一度为新中国的中央直辖市,1952年以来是江苏省省会。辖区跨长江南北两岸,包括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江宁七个城区,雨花台、栖霞、浦口、大厂四郊区,以及江浦、六合、溧水和高淳等市、县。
浩荡长江,自西南向东北,进入南京境内,受到宁镇反射弧地质构造的弯折,急转向东,形成一个大转弯,南京就位于这个大转弯的顶端,主城在江南,跨江而立。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南京成为距离中原最近的滨江城市。自古以来,舟楫车驿之利,使南京成为大江南北的要津、山海东西携手的重镇,连结起中国的南方与北方、东部与中西部。
玄武湖在城东北,东靠紫金山,南有鸡笼山、覆舟山临钟山、富贵山,北有大红山,自东向西为明代城墙,湖岸枕山绕城,绵延二十多公里,其中水域3.67平方公里。目前是国家级钟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临龙蟠路,西有中央路,东南接太岗路,南临北京东路。玄武湖枕山环城,山、水、园、林、城浑然一体。
(二)气候条件
南京市气候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处于季风环流控制之下,季风显著,四季分明。由于地处亚欧大陆之东部,虽距离海洋仅有300公里,但海洋性并不明显,冬夏温差比较显著。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的影响较深,为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多偏北风,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夏季欧亚大陆气温急剧升高,成为低压区,多东南风,天气炎热,雨水充沛。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程中的季节,春季多东北-东风,秋季干燥凉爽。
南京近七十五年和近三十年来的有关气象资料列表如下,据此可得知玄武湖一年四季的温度范围。
表1-1-2 1905-1980年南京气温概况(单位:) ℃
项目年1月4月7月10月平均气温15.42.314.827.917.1平均最高气温20.36.920.132.322.6平均最低声温11.4-1.510.224.412.7极端最高气温43.0
1934年
7月13日21.0
1972年
1月22日35.0
1927年
4月29日43.0
1934年
7月13日36.2
1929年
10月8日极端最低气温-14.0
1955年
1月6日-14.0
1955年
1月6日-0.6
1925年
4月5日16.5
1923年
7月4日-0.4
1926年
10月31日
表1-1-3 1950-1980年南京气温概况(单位:℃)
项目年1月4月7月10月平均气温15.32.014.828.016.9平均最高气温20.26.820.032.222.3平均最低声温11.4-1.610.424.712.5极端最高气温40.7
1959年
8月22日21.0
1972年
1月22日34.0
1953年
4月28日39.7
1978年
7月7日33.1
1964年
10月4日极端最低气温-14.0
1955年
1月6日-14.0
1955年
1月6日-0.2
1960年
4月1日16.8
1967年
7月6日6.2
1966年
10月29日注:南京属于亚热带气候。
据江苏省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