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万国工业博览会.ppt

发布:2017-07-04约2.47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万国工业博览会 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 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当时工业强国;英国经济发达,是当时世界工厂。 1.英国君主立宪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产生并聚集了大量劳动力,同时也扩大了英国国内市场; 3.多年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为英国积累了原始资本,提供了广阔的原料地和海外市场; 4.工场手工劳动时积累的经验和生产技术的进步;(这是后来的法国,德国等国都无法相比的) 5.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工场手工生产已无法满足需求。 所以一场机器生产革命必然爆发,而英国也就成为了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1765年,英国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首次在英国出现。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英国最先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的变革,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它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从社会关系说,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日益加强; 这次博览会的组织者,其中包括阿尔伯特亲王以及亨利·库尔 计划使这次盛会不仅仅展示英国工业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成为实现和平与贸易自由化的一个实例,体现英国在体制与民主上的效能。此博览会由当政的维多利亚女王的夫婿亚柏特亲王(Prince Albert,1819年-1861年)和Henry Cole共同筹办,目的是庆祝现代工业科技与设计的新兴潮流。 有鉴于单独展出英国本土工艺,将使得英国殖民地与保护国的许多先进成就被忽略,因此万国工业博览会乃是采用邀请“日不落帝国”的“世界”来达成真正的“世界(或国际)”博览会,英国甚至认为对邻近“不文明”的国家展示科技成就是一件重要的大事。当时英国境内盛行著对国家成就的自负与炫耀思维,多数人因为政治与经济发达而有安全感,而维多利亚女王则试图对她的政权强化人民的满意度,综合这些因素,于1850年代中期出现“Victorian”的字眼,用来传达一种关于国家与这个时期的自我意识。 英国1851年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的原因及积极意义 英国能够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的原因在于:18世纪自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后,让英国在世界上获得了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这个“日不落帝国”在女王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到达巅峰:约1/4的全球人口都是大英帝国的子民,其领土面积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这样霸道的底气,让博览会的筹备者阿尔伯特亲王有绝对的自信决定,1851的伦敦博览会不会像保守的法国那样只是国家性的,要是国际性的。 这次世博会的积极意义:这次世界博览会不仅是一次“眼花缭乱,丰富多彩”的陈列,而且开创了今后数十年的自由贸易的先驱,向人类预示了工业化生产时代的到来,所有的展品均代表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的无限想象力。水晶宫博览会成为二十世纪科学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它的成功使以后的世界博览会与奥林匹克运动会一样成为全球规模的盛会,世界博览会因此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展览场地 展览规模 估计有超过六百二十万人次来参观,超过一万三千的展出品,上百万游客的来访,这些都促使英国迈向更强大的国家,在一万三余来自世界各地的展览品中影响世界变革的的包括轨道蒸汽牵引机、高速汽轮船、起重机、厨具用品、铁制品、以及来自美国的收割机。展览品也来自一些白人殖民地,例如:印度,或是新西兰、澳洲等移民地。许多涌入伦敦的游客来自欧洲各大城市,带来的获益相当可观,万国工业博览会收入净赚十八万六千英镑,这笔款项后来被用于成立维多利亚与亚伯特博物馆,而科学博物馆与自然历史博物馆也都在该展览场所在地南边建立,后来成立的英国大学也与其比邻 社会评论 当时这个展览带来很多争议,一些保守派人士担心大量的游客可能导致混乱甚至革命暴动,但是激进派人士,例如共产主义者代表人物卡尔·马克思却视此博览会为一种对于商品资本主义式崇拜的象征。二十世纪后,社会大众比较接受的说法是,万国工业博览会的本质在历史上代表著维多利亚女王的辉煌时代,一个工业、军事、经济高度发展的大英帝国。 英国《泰晤士报》:“创世以来,全世界各族群第一次为同一目的而动员起来”。 * “1851年博览会”,“水晶宫博览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