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导管临床抗生素及封管规范.docx
血液透析导管临床抗生素及封管规范
血液透析患者使用抗生素需密切联动感染科、药剂科,根据药敏结果优选低肾毒性药物,动态监测血钾、心电图及药物浓度,同时强化导管护理以降低感染风险。具体方案应结合患者残余肾功能、透析模式及个体差异制定。
以下是血液透析临床选用抗生素治疗原则及抗生素封管规范的总结,结合权威指南和最新研究整理:
一、抗生素治疗原则
1.感染类型判断?
导管出口感染局部消毒+口服抗生素?
隧道感染需全身抗生素治疗,72小时无效则拔管?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血常规关注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
立即采血培养(导管血+外周血)。经验性静脉抗生素+抗生素封管,根据药敏调整。?严重感染需拔管,无替代通路时保留导管并强化治疗。
三类导管感染的鉴别要点:
血培养规范采集流程
采集原则最佳时间:寒战或发热初期(细菌入血高峰期)抗生素使用前:未用药者立即采集;已用药者在下次用药前采集套数与血量:成人:至少2套(导管血+外周血各1套),每套含需氧+厌氧瓶,每瓶8-10ml;儿童:优先需氧瓶,采血量≤总血量1%(通常3-5ml)。(二)具体操作保留导管时导管血:消毒导管接口:75%乙醇擦拭15秒,待干,弃去封管液及前5ml血液(减少污染),抽取10ml血液,分别注入需氧瓶(蓝色)和厌氧瓶(紫色)。外周血:独立静脉穿刺,避免从导管同侧肢体采血,消毒:碘伏/氯己定同心圆消毒(直径≥3cm)
拔除导管时同步送检:导管尖端5cm(Maki滚动法培养),外周血2套。操作要点:导管尖端用无菌剪截取,避免接触皮肤,15分钟内送检,4℃保存不超过24小时。
2.抗生素选择?
经验性用药覆盖革兰阳性菌(如万古霉素)和革兰阴性菌(如头孢他啶)?
目标治疗根据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头孢唑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万古霉素?革兰阴性菌:头孢他啶、庆大霉素
3.剂量调整?
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血液透析后需补充抗生素(如头孢曲松、万古霉素透析后追加)。
二、抗生素封管规范
1.适用场景?
治疗性封管确诊导管相关感染时,联合全身抗生素使用。?
预防性封管仅限高危患者(如多次感染史),不常规推荐。
2.封管液配制?
基本原则抗生素浓度需达到最低抑菌浓度(MIC)的100-1000倍。?必须联合抗凝剂(肝素或枸橼酸盐),注意配伍禁忌。
常用方案
3.封管操作?
保留时间不超过48小时,透析后需抽出封管液再使用导管。?
治疗性封管需持续3周以上,严重感染可延长1-2周。
4.注意事项?
避免氨基糖苷类高浓度(耳肾毒性风险)。?头孢类与肝素相容性最佳,喹诺酮类易与肝素沉淀。?活动性出血患者改用10%氯化钠封管。
三、预防措施
1.严格无菌操作,导管仅用于透析。?
2.透析后更换肝素帽,出口处透气敷料覆盖。?
3.高危患者可选用含氯己定的导管盖帽。
4.避免滥用抗生素:仅用于明确细菌感染(如CRBSI、肺炎),病毒感染(如新冠)无需使用。口服头孢类一般无需调整剂量,但疗程不宜过长(通常≤7天)。
5.个体化透析方案:使用高风险抗生素时,透析液钾浓度建议≥3mEq/L,减少血钾波动。高通量透析膜可能增加药物清除,需相应调整剂量。
6.患者教育:指导患者观察发热、寒战等症状,导管部位保持干燥,禁止自行处理敷料。
温馨提示:具体方案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如过敏史、肝肾功能)及最新药敏结果调整,建议在感染科指导下实施。若您需要进一步操作细节或个案分析,可随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