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压疮的护理及预防--培训课件.ppt

发布:2017-06-13约字共3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总结 压疮的治疗和护理 Ⅰ期压疮:去除危险因素,避免压疮进展 Ⅱ期压疮:保护创面,预防感染 Ⅲ期压疮:解除压迫,清洁创面,去除坏死组织和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 压疮的预防及措施 (一)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1)鼓励和协助卧床病人经常更换卧位:间歇性解除压力。一般每2h翻身一次,必要时1h翻身一次,最长不超过4h。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 (2)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对易发生压疮的病人,在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海绵垫,必要时垫气垫床,使支持体重的面积宽而均匀,从而降低在隆突部位皮肤上所受到的压力。 (3)骨折病人正确使用石膏、绷带、夹板固定:松紧要适度、衬垫应平整、柔软。观察局部皮肤和肢端皮肤颜色、温度及末梢血运。 (二)避免局部不良刺激 (1)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对大小便失禁、出汗的病人,及时洗净擦干 (2)保持床单、被褥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 (3)不可使用破损便盆,不可硬塞硬拉,以免擦伤皮肤。 (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1)手法按摩(如皮肤已有发红,不主张按摩) (2)电动按摩器 (3)红外线灯照射 (四)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1)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以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 (2)适当补充矿物质,如硫酸锌,可促进溃疡的愈合。 (3)不能进食的病人,鼻饲、静脉补液等。 出来 勤交班 勤观察 勤翻身 勤按摩 勤擦洗 勤整理 勤更换 营养好 “七勤一好”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内科 程慧 审视压疮管理现状 压疮问题广泛发生在各级医疗系统中 医院发生率为2.5%~8.8%,甚至高达11.6% 住院老年人发生率为10%~25% 脊髓损伤病人的发生率在25%~85%,且8%与死亡有关 手术患者发生率为4.7%~6.6% 目录 一、压疮的定义 二、压疮发生的原因 三、压疮的评估 四、压疮的特征 五、中国护理压疮的分期 六、美国压疮分期 七、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压疮的定义 压疮(pressure sore)也叫褥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组织溃烂坏死。 压疮发生的原因 (一)力学因素 造成压疮的3个主要物理力是压力、摩擦力和剪力,通常是2~3种力联合作用所致 压力 持续性垂直压力是引起压疮的最主要原因,如卧床病人长时间不改变体位。 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力越大,组织发生坏死所需时间越短, 持续受压在2~4h以上,即可引起压疮。 摩擦力 摩擦力作用于皮肤,易损害皮肤的角质层。 当病人在卧床或坐轮椅时,皮肤随时都受床单或轮椅垫表面的逆行阻力摩擦,如皮肤擦伤后受到汗、尿等浸渍时,易发生压疮。 剪力 剪力是两层组织相邻表面间的滑行,产生进行性的相对移位所引起,与体位的关系密切。 当病人半坐卧位时,可使身体下滑,与髋骨紧邻的组织跟着骨骼移动,但皮肤和床单间存在摩擦力,皮肤和皮下组织无法移动,从而导致剪力的产生,使组织拉开,造成皮肤组织损伤。 压疮三力的危害 垂直压力——造成皮肤缺血性损害 摩擦力— —损伤表皮 剪切力— —损伤深层皮肤 压疮发生的原因 (二)局部皮肤经常受理化因素刺激 出汗 大小便失禁 床单褶皱不平 床上碎屑 压疮发生的原因 (三)全身营养不良或水肿 营养不良的病人皮下脂肪少,肌肉萎缩,受压局部缺血缺氧严重易发生压疮。 水肿病人血液循环不良,皮肤较薄,受压后易破损而易发生压疮。 压疮的评估 (一)压疮易发的高危人群 (1)昏迷、瘫痪者:自主活动丧失,长期卧床,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 (2)老年人:机体活动减少,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脂肪萎缩变薄,皮肤受损。 (3)身体瘦弱、营养不良者:受压处缺乏肌肉、脂肪组织的保护。 (4)肥胖者:机体过重使承重部位的压力增加。 (5)水肿病人:水肿降低了皮肤的抵抗力,并增加了承重部位的压力 (6)疼痛病人:为避免疼痛而处于强迫体位,机体活动减少。 (7)石膏固定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