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2章 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课件.ppt

发布:2017-06-03约6.01千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网络体系结构 主要内容 网络体系结构 接口、服务与协议 网络参考模型 分层范例 分层优点 分层原则 网络体系结构 层次设计主题 编址机制(addressing) 数据传输(data transferring) 差错控制(error controlling) 顺序控制(sequence controlling) 流量控制(flow controlling) 拆分与重组(disassembling and reassembling) 复用与解复用(multiplexing demultiplexing) 路由(routing) 实体和协议 实体(entity)是指层中的活动元素,它可以是软件(如进程),也可以是硬件(如网卡、智能输入/输出芯片),不同网络层次中的实体实现的功能可以相同。 (n)层和(n)实体 (n)层:指在网络体系结构中的某特定层 (n+1)层:指(n)层的相邻上层 (n-1)层:指(n)层的相邻下层 (n)实体:(n)层中具有数据收发能力的活动单元。一般就是该层的软件进程或者实现该层协议的硬件单元。 (n)对等实体(同等实体):位于不同子系统的同一层的实体间的互称。 连接 协议 协议 protocol:计算机网络同等层次中,通信双方进行信息交换时必须遵守的规则。 协议的组成: 1. 语法(syntax):以二进制形式表示的命令和相应的结构 2. 语义(semantics):由发出的命令请求,完成的动作和回送的响应组成的集合 3. 定时关系(timing):有关事件顺序的说明 协议与连接关联 接口和服务 在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中,每一层次的功能都是为它的上层提供服务的。 服务Service:(n)实体向(n+1)实体提供的相互通信的能力 。是(n+1)实体能看见的(n)实体提供的功能集合,包括: (n)实体自己提供的某些功能。 从(n-1)层及以下各层及本地系统得到的服务。 通过与对等实体通信而得到的功能 (n)服务提供者: 提供(n)服务的下一层实体。 直接的(n)服务提供者: (n)层实体。 间接的(n)服务提供者: (n)层及其以下各层的实体。 (n)服务用户: 接受(n)服务的上一层实体。 直接的(n)服务用户: (n+1)层实体。 间接的(n)服务用户: (n+1)层及其以上各层的实体。 服务访问点SAP 数据单元 Data Unit 数据单元间关系 协议数据单元 PDU (n)PDU与(n+1)PDU的关系 (n+1)PDU (n) PCI (n) 用户数据 接口数据单元 IDU 服务数据单元SDU 图 2?5 (n)SDU和(n)PDU的关系 图 2?6 (n)IDU和(n)SDU的关系 服务分类 服务原语 面向连接服务的原语执行过程 协议与服务的关系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服务是各层向上层提供的一组原语(操作),只定义接口不涉及具体实现; 协议定义同层对等实体的具体规则; 实体利用协议实现服务定义的接口;只要服务不变,可以任意改变协议。 OSI 参考模型 第1层:物理层(Physical) 实现在物理媒体上透明地传送原始比特流。 定义了激活、维护和关闭终端用户之间机械的、电气的、过程的和功能的特性。 物理层的特性包括: 机械特性:物理连接器的尺寸、形状、规格 电气特性:信号电平,脉冲宽度,频率,数据传送速率,最大传送距离等 功能特性:接口引脚的功能作用 规程特性:信号时序,应答关系,操作过程 第2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在物理线路上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使之对网络层呈现为一条无错的线路。 所关心的问题包括: 物理地址、网络拓扑; 组帧:把数据封装在帧中,按顺序传送,并处理返回的确认帧; 定界与同步:产生/识别帧边界; 差错恢复:采用重传(ARQ)的方法; 流量控制:收发双方传输速率的匹配。 广播式共享信道的访问控制 第3层:网络层(Network) 在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建立、维护、终止网络的连接。 功能和服务 最佳路由选择和数据包中转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差错检测与恢复 流量统计和记账 第4层:传输层(Transport) 为源端主机到目的端主机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屏蔽各类通信子网的差异,使上层不受通信子网技术变化的影响。 进行数据分段并组装成报文流。 提供“面向连接”(虚电路)和“无连接”(数据报)两种服务。 传输差错校验与恢复。 信息流控制,防止数据传输过载。 传输层特点 传输层以上各层:面向应用;以下各层:面向传输。传输层位于资源子网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